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101节(1 / 2)





  但是宋朗旭一想到姜保的性子,只能疯狂摇头:“不行不行,这个不行。”

  李骄杨诧异的看过来,“我还以为,你会很赞成,毕竟姜大人都是同年知根知底的,不论是样貌才华还是品行都不错的。”她也见过几回姜保,对此人印象不错。

  “对于朋友的标准,姜保远远超标,非常不错。对于妹夫,他连及格线都没碰到。”

  做朋友啊,只需要了解他的光辉面即可,而做妻子是要跟他共沉沦同进退,操心生活上的大小琐事的。

  像姜保,对生活琐事一点常识都没有,性子还软和,当他的妻子还不操碎了心?

  “那也说不定啊,或许后面姜大人就改好了呢?”李骄杨倒是没这么想,或者对她们来说,操心家中琐事正是体现她们价值的地方。

  “那也要等到他改了再说。”宋朗旭气咻咻的,就差举起大旗,上书,我不同意这门亲事!

  李骄杨掩唇一笑,“你现在这样子,跟我两个弟弟一模一样。”生怕被人抢走了姐妹,于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到处都是毛病。

  “八字都还没一撇呢,到时候再聊。或许姜保也就是一时情迷,难以自控,过些日子就好了。”

  这种事情如果非要去阻拦,反而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让他更加沉迷其中。

  所以宋朗旭打算静观其变,先观察着。

  过了些日子,宋朗旭又被借调去了丰产司,统计一季度收入数据的事情,因为人手不足,谢雪斋让他顺便带几个能干的过来,他就顺手把姜保给捎带上了。

  统计数据是个虽然不难,但是格外繁琐的事情,需要一笔一笔的核对,姜保对于算学不算特别精通,所以进展很慢,但好在他不骄不躁,一直保持着平静的心态,所以算出来的账目经过再三核对也没有问题。

  看着他这样认真做事,宋朗旭又不免觉得,性格软倒也有软的好处,至少情绪稳定,不会突然爆发。唉,真是几多欢乐几多愁。

  第一百三十章

  宋朗旭过来要做的, 就是将近三月的相应数据整理成册,然后做成计划书呈交上去,图文并茂的那种。

  自从他写过类似的计划书后, 隆庆帝大为欢迎, 觉得比以前那种全是字的奏折好懂多了, 遇到什么没了解的东西, 也不用东蒙西猜,艰难辨别了。

  但这种奏折对绘画要求高, 并不是人人都能写好的,没奈何,谢雪斋只好求助于他了。

  宋朗旭一边用工笔细细描绘, 一边绘制表格和计算其中的数据,算着算着, 对于笔下的数字有点迟疑起来。

  真的有,这么多?

  他也是开过铺子和了解田租的, 对该收入多少银钱心里有点数,拿他开过的脂粉铺子来说,营业收入虽然高, 扣除成本和人工后,大概也就是一年一千多两的纯收入。

  而大江一厂, 这才两个多月近三个月的收入,居然会有快五万两的收入?还仅仅只是一个京城的收入,这速度, 太快了吧?!

  宋朗旭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谢雪斋要坚决让他本人亲自来整理数据, 这个数目如果透露出去,怕不是要惹人眼红了。要是开上十七八座作坊, 遍布各地,还真的要顶上户部了。

  户部尚书怕不是要气的跳脚。

  还是先去问问师兄再说。

  谢雪斋处理好事务后又重新过来拿东西,看着写好的计划书赞不绝口,收入怀中就要进宫去,宋朗旭犹豫着把是否太过惹眼的疑惑问了出来,谢雪斋大笑着:“不遭人妒是庸才!那些官员正冷眼旁观想要看丰产司的笑话,这样的数据正要拿出去,狠狠打他们的脸。”

  “放心,不会有事的。”

  谢雪斋说罢,突然一转身,“这样,倒不如你亲自去,做这个汇报,如何?”

  “我?能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谢雪斋不以为然,“只是小朝会而已,都是做实事的诸位大人,再说了,早晚要跟他们打交道的,还不如早点认识,彼此了解。”

  他说的宋朗旭心头一动,认真思索后,果断点头答应下来。

  大朝会汇集文武百官,但通常十日一朝,而小朝会是隔一日就开的,如果有要紧事就要直接去御书房寻人议事。

  从前朝会的习惯格外累人,三更起五更至,站在宫门外等候,如果是天气不冷不热还好,碰上极端天气,少不得要累病几位大人,所以自从隆庆帝上台后,逐步逐步改了这习惯,只将大朝会改为十日,小朝会的时间也不会太早,也免去了这项苦楚。

  宋朗旭收拾停当,怀里揣着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跟随在谢雪斋身后,一路朝着侧殿去了,路上偶尔碰见诸位大臣,就停下稍稍问候。

  虽然说是小朝会,但里面的官员也同样多,他还以为发现,今日伺候笔记的书记,正是跟他同科的鲍鸿光。

  鲍鸿光写的一手好字,能领到这个差事倒是不足为奇。

  宋朗旭按照自己的品级站好,他的位置比较落后,每来一位大人,目光都要在他身上扫过,宋朗旭不闪不避,面上带着难辨喜怒的微笑。

  大臣全员到齐,于是开始商议前日搁置的事情,诸位大臣轮流发表意见,通过就议下一条,没通过就当堂争论。

  宋朗旭瞧着津津有味,在座的都是品级颇高的大臣,没想到吵起架来,跟街头巷尾的老头大汉也没什么区别。

  等他们说完吵完,谢雪斋这才站了出来,“皇上,臣是来禀告今日丰产司的成果的。”

  总算有点好消息听了,隆庆帝精神一振,当即说道,“谢爱卿请说。”

  “还是让宋大人来说吧,他更清楚怎么讲解。”谢雪斋往后一指,宋朗旭越众而出,手中拿着连夜赶制的资料,分发到各位大人手上。隆庆帝手里的,就是至尊豪华版资料。

  等到资料分发完毕,宋朗旭找回一点曾经给同学们讲题的感觉,清清嗓子,扬声道:“过去的三个月,大江一厂一共销售出五千四百七十二辆自行车......”

  声音郎朗,一直传递到侧殿。正在记录的鲍鸿光听的都入迷了,不由自主的搁下笔,认真的倾听着。

  诸人哪儿见过这样别开生面的禀告会,将各种数据一一罗列对比,清晰明了,把本年度本季度做了什么说的一清二楚,丝毫没有弄虚作假。

  看着上位者隆庆帝满意的表情,诸位大臣只觉得心里郁闷,上有所喜,下必投其好,他们也要跟着变起来了。

  朝堂之上,吹起了新的风向。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股新的风不仅吹遍了大江的每个角度,还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如今,只是他起步的基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