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72节(1 / 2)





  如果用师弟的话来解释,那就是高端中端,大钱小钱都不放过,横扫一片!

  肖大人听的不住点头,如果能够做成这些产业,就是件大好事啊!不光能够振奋了照城的经济,还能带动税收,充盈国库。

  肖大人虽然在身在吏部,却也常常跟户部扯皮拨款的事情,无他,国家太大,税收款项不够用啊。

  如果像照城这么贫穷的地方也能发达起来,这样的经验就能顺势推广,到时候所有地方都能发展起来,岂不是大好事吗?

  肖大人暗暗睁大了眼睛,他作为朝廷委派的巡察使,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多听,多记录。

  贝雕视频作坊这才刚刚启动,里面都是杂乱无章的木料,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一行人转战香皂作坊。

  提起香皂,赵辰之更喜欢称呼为白玉晶,因为这个名字顺口雅致,别有趣味。

  要说起白玉晶,那在京城可是顶顶有名的,都快被抢疯了,凡是能拿到手的,无不炫耀,甚至有人一天洗八次手,就为了把白玉晶拿出来。

  白玉晶膏体净透,气味幽香,洗过之后残留着淡淡的余香,众人都上前亲自试用,被这细腻的泡沫和滑而不腻的手感所吸引。

  好东西,真真是好东西啊!

  赵辰之不失时机的提出,已经在别院里摆放白玉晶,以供各位同僚试用,也欢迎提出改进的意见。

  巡察一行人不意还有意外惊喜,纷纷点头。

  白玉晶在外面售价高昂,几乎到了一两银子一块的地步,在原产地却也不值那么多,算不上收送礼物,所以连肖大人也没说什么。

  肖大人正在仔细的观察作坊内部,里面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热气不停蒸腾,有人把原材料慢慢的倾倒进煮锅里提炼,各色工具摆放的杂而不乱,次序井然,各人管着各人的一摊事,最后将成型的白玉晶端出来,放在晾房去晒。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皂化,皂化成熟的香皂才能使用。

  肖大人以前也用过白玉晶,手中留有余香,悠长淡雅,回味十足,只是当时的白玉晶是茉莉香,浅白玉色,怎么现在成了淡淡的粉色?

  赵辰之笑道:“为了顺应时节,作坊里都用的是时令鲜花,为了区别别的季节,这次的白玉晶就是淡粉色,丁香味的。”

  “推陈出新,时时改进,这才是一个行业想要长久生存下去的要义。”

  “赵大人在这些事情上费了心思啊!能够想出这么多主意,这么好的东西不光能够流行京中,更能风靡江南,以后少不得能卖到夜耀,辰光,熙阳等等国家去,大大的赚一笔。”

  赵辰之连忙自谦,“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里好多主意都是我师弟出的,我就是负责执行罢了。”

  “喔?”肖大人想起昨日负责接待他们的青年,的确是气度不凡,引人注目,没想到胸中还有这样的大智慧,看来又是少年英才,前途无量啊。

  *

  肖大人他们参观完香皂作坊,时间已经接近中午,衙门早就准备好饭食,赵辰之带着人回去用饭后,本来要按照行程继续去看别的地方,肖大人却突然说:“吃了这顿饭,让我想起一件事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我路过福光城时,听说他们从照城得了一个什么增产利器,听说能够让地里的粮食增产五成以上,不如我们先去看看这个?”

  不等赵辰之拒绝,肖大人就一顶一顶的往上戴高帽:“粮食是一切的基础,是百姓的根基,如果真有此等神物,赵大人就是功德无量,利在千秋,是民间活佛啊,以后必定青史留名,功在千载啊。”

  “我心里着急的很,就想着早点去看看。”

  都说到这个份上,赵辰之如果拒绝,岂不是说他配不上这些赞誉?高台上去了可没那么容易下来。

  赵辰之心想,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他要是不答应岂不是承认自己心虚?还有弄虚作假的嫌疑,而突然提到这个话题调换行程,也是想打他个措手不及,查探最真实的情况。

  易地而处,赵辰之如果是巡察也会想方设法的查探,所以他没有生气,爽快一笑:“好啊,这就去郊外吧,肖大人挑个地方。”

  他本来想把人先带到土法肥料作坊一路验看,结果肖大人问清肥料的使用情况后,随手点了一个村子,说要去村里看看。

  刚好是苦瓜村。

  赵辰之并不阻拦,肖大人担心他粉饰太平,那就自己挑选随机地点好了,省的说他作弊。

  二十多人的队伍远远看着浩浩荡荡的,径直朝着苦瓜村去了。

  苦瓜村平时人来人往的,多了些人也并不醒目,更何况他们的目的地只是村外的田地上。

  肖大人接了这个巡察的活儿,自然下了一番苦工了解农作物,庄稼的生长,产量,以及每个阶段的模样都是仔细研究过的,免得自己犯了五谷不分的毛病。

  即使如此,以他目前的眼光看,苦瓜村外的这些庄稼都长的十分旺盛茂密,枝叶翠绿舒展,活力十足,根系也扎的很稳,不伏不倒,单看这个架势,产量肯定少不了。

  别的巡察也跟着似模似样的检查,赵辰之留神提醒着,省的他们踩进地里,坏了收成。

  仔细检查了两个来回,肖大人终于松开手,“长势很好,我从前竟然没看过这么旺盛的长势,只可惜现在不是收获的季节。”这才四五月,等到秋收至少还有三个月,长势不能作为最终的产量判断。

  有亲眼所见亲手称量,总归是无法取信于皇上的。

  赵辰之也正犯难呢,他总不能让巡察使们三个月后再来一趟,正在思考对策时,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动静,几只长着黄色绒毛的小鸡仔窜到他脚边,一头扎进地里啄野菜。

  后面有个小姑娘急匆匆的赶来,手里还捏着一截树枝,大声驱赶着鸡仔们,好容易才把小鸡仔从地里赶出来。

  小姑娘这才注意到田边站了这么多人,各个衣冠楚楚,不由得呆住了。

  赵辰之眯起眼睛辨认了一下,“你是......黄家的小姑娘?”

  叫什么名字他不记得,但他认识这小姑娘,她娘黄娘子可是养鸡仔的一把好手,当初养的鸡仔是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健康的,等到第一批风干鸡上市时狠狠赚了一笔,更别说当初小姑娘协助逮到作乱的丁氏兄弟的事了。

  黄柔娘看到赵辰之认出她,怯怯的应了一声。

  赵辰之看出她的胆怯,和颜悦色的说:“我是过来检查地里庄稼产量的,好来分配劳动力和水渠的事情。”顺便跟黄柔娘打听鸡仔的成长情况,这刚好问道黄柔娘的擅长处,她一一回答了,也渐渐放松了警惕。

  赵辰之一看点算鸡仔数量一边想,像黄柔娘这样十来岁的小姑娘都能养鸡仔,看来规模还能再扩大一点,让村民赚到更多的钱。

  巡察们还在讨论地里收获的事情,黄柔娘瞧了一眼,欲言又止。

  “有什么想说的吗?”赵辰之温声道。

  黄柔娘点点头,“这些麦子还没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