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65节(1 / 2)





  胡铁这些人还是占了地利的便宜, 本身就离照城不远,这才能摸过来, 不然在路上就冻饿而死了。

  隆庆帝暗想幸好户部尚书能干,预备及时,这回没有出什么大事, 不至于面临夜耀国的困局。

  但这些过来投奔的流民怎么处理。

  内阁三位大臣各执己见,王首辅是个一贯老成持重的, 提出意见来他可能附和赞同,查漏补缺, 但绝不会自己行事,主要看陈次辅和李次辅。

  陈次辅莽撞些,李次辅稳重些。

  果然陈次辅一开口就是不管不顾,有阴谋的味道,“一百多人,已经足够收集资料传递信息了,又有本乡本土的便利,如果放任他们不管,他们是夜耀国的探子怎么办?眼睁睁的看着?臣请皇上三思,将这些人驱除出境,绝不姑息。”

  李次辅完全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瞪着眼睛,“这些人二十年前,也在照城生活!甚至现在还有亲人留在照城,一如既往。民间尚且能够投奔亲朋故旧,泱泱大朝难道这点气度都没有?法理之外,亦是人情。”

  “危险!探子!”

  “人情,关系!”

  陈次辅跟李次辅开始引经据典,指桑骂槐,说着说着就开始翻旧账,脸红脖子粗的互相指责,书房里热闹的跟菜市场差不多,隆庆帝不免头疼起来,能不能先解决完问题,再来吵架啊?一介二品大臣,吵起来很好看么?

  隆庆帝再把眼睛挪到王首辅身上,好家伙,眼睛半睁半眯,活像睡着了,如果不是没倒下,他就真信了。

  隆庆帝清了清嗓子,“王爱卿?王爱卿?”

  醒醒,该你发表意见了!

  王首辅睁开半眯的眼睛,迷糊的说:“说完了?”

  “呵呵,说完了,王爱卿有何看法?”隆庆帝才不信王首辅没听见,这种老狐狸,睡觉都是两只耳朵轮流放哨,能没听见?

  果然,王首辅没让另二人重复,而是慢腾腾的说了一句,“皇上,岂不闻人心所向,万民来朝乎?民众自发前来求助,这是大大的好事啊!”

  隆庆帝登时眼睛一亮,“展开讲讲。”

  这话他爱听!

  “这些人以前也在照城生活,或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亲人难以割舍,这才去了夜耀国,但如今渐渐醒悟过来,最终的归处是何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嘛,既然想要回来,咱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有条件的回来呢?”

  王首辅慢条斯理的说,“也能彰显我们海纳百川的气度。”

  隆庆帝沉吟不语,但是王首辅知道,他已经听了进去,只等再加一点砝码。

  三位大臣先告退了,隆庆帝又唤了他最惯用的太监总管进来,轻轻的把茶水放在旁边。

  室内安静,一阵风把外面的几句碎语吹了进来,似乎是有人在训斥小太监,“兄弟哪儿有隔夜仇啊!你们都进了宫正应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啊!”

  总管觑着皇帝的面色,隆庆帝豁然开朗,对啊!

  于是一道旨意被快马加鞭的送到照城,赵辰之总算是放下剩余的半口气。

  只要在皇上面前过了明路,他做起事情来也就不算难了!

  赵辰之是知道师弟的能耐的,心里有千百个主意信手拈来,完全能让照城发达致富,过上好日子。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手谁来干活?而人口又不是地里的韭菜,割一茬还能迅速再长一茬,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再到长成能干活的壮劳力,最少需要十六七年的时间,那是想快都快不了的。

  他跟师弟已经想了些法子,扩充医馆人手,请大夫下乡诊治,用免税田吸引流民,但收效甚微,一年下来,顶多增加一百多户人口,杯水车薪啊。

  要是那些原本生活在照城,如今属于夜耀国的人口肯回来,这不是多了好多人口吗?

  当然,不能随随便便收人回来,需要仔细甄别鉴定,而且不能轻易松口,让人觉得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慢慢商议,试探着来。

  总归还是有了办法啊!

  而宋朗旭呢,抽空去看了看那些被滞留在照城的百姓,发现原来破破烂烂的棚子,被他们用各种板子帘子修缮得不漏雨不透风,虽然不好看但实用。

  这些日子下来,胡铁隐隐成为他们中间的领头,看到宋朗旭过来,搓着手跟在后头,点头哈腰的说:“先生,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么?”

  宋朗旭笑了笑,“当然有,这些日子大雪封路,我想着让你们去清理路面方便出行,顺便把沟渠也清理了。”

  排水通畅,才不会轻易的堵塞。

  胡铁连忙答应下来,“好,好,我们一定好好干!”

  在夜耀国没有出路还挨饿,他们吃着衙门的白饭,随时都担心面前的饭碗没了,肯让他们干活,那就还有一口饭吃。

  稀粥换成了干饭,胡铁他们干的热火朝天,日日不停,把城里的排水沟清理的通畅,这中间就难免接触到更多的百姓,恍然发现了其中的变化。

  怎么他们都这么高兴和快活呢?哪怕是大冬天干活,也哼着小调挥舞锄头,一点不嫌累。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明年春耕储存肥料的!今年的秋收,原来二百斤的地,收了三百斤粮食哩!现在他们家里粮仓满了,乐呵呵的吃着大馒头,还能加个鸡蛋!清蒸出来的风干鸡,香了一条街。

  养鸡养鸭换成了银子,多余的鸡蛋给自家老人孩子补充营养,听说明年还要扩大规模,还要养猪养牛,还要发展对应的副产品,还要招人手呢,每个月包吃住,还给发月例,总之只要肯干活的,就饿不死。

  在胡铁眼里,昔日的照城穷的没话说,吃不饱穿不暖,最贫困的时候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要是想出门,剩下的人只能缩在床上。当然,夜耀国也没好到哪儿去,全家能有一条半裤子。

  可半条裤子也是多的,比照城强,如今看来这穷地方大翻身,过的居然比夜耀国还好?!

  胡铁的心思,浮动了。

  其余人当然也浮动了,说穿了,人折腾来折腾去,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既然好日子都摆在面前,还不趁机抓住?

  胡铁厚着脸皮去找人打听,他选的目标当然是有点关系,又在衙门做事的胡小三了。

  胡小三面上严肃肚里暗笑,果然被宋先生猜中了!他们心思动了,但是却不能这么轻易松口。

  胡小三说:“是啊,的确忙的很缺人手,不过问题不大,开年之后,那些商人把消息带回各地,会有人愿意过来开荒的,毕竟头几年免税,还能养鸡养鸭呢,树挪死人挪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