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藏明第19节(1 / 2)





  他终究没有办法说出化作粉末的话来,喉结动了动,努力平复住自己的情绪道,“星君,求您告诉我,王上可还在这山中?”

  那个声音过了很久才响起,带着深深的悲悯,“他并不在人世了,你见不到他的。”

  姚恪还要再开口,风再次刮起,这次竟然生生将他带离了地面,等画面上的一切再次安静下来,他已又回到了山脚下,眼前还是那块“神山禁地”的木牌。

  姚恪一咬牙,提步又往山上走,两旁树木的枝干诡异地延伸出来,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木墙,将他阻挡在外。姚恪稍一退开,那树木的枝丫也就散开了。

  “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那声音再次在空旷的山谷响起,“你所求之事,明日自会有分晓。”

  “星君!”山谷中再也没有回应,反倒是殿前有人听见响动跑过来,远远地打量他。姚恪立了半晌,拿着剑转身离开了。

  姚恪在最近的一间客栈住下,他不知道‘明日’到底是何意,就一直抱着剑坐在窗边等待天明。

  他在牢狱中虽没受什么重刑,也颇吃了些苦头,又连日奔波,天快亮的时候支撑不住,靠着窗棂睡了过去。

  窗外将白的天际,好像出现了一团亮光,渐渐地越飘越越近,才发现是一枚玉佩。从窗外飞进来,姚恪还是沉沉地睡着,毫无察觉。那枚玉佩落在他的心口处,变成了两枚。其中一枚逐渐变得透明,慢慢消失不见了,而另一枚,则掉悠悠的掉在了他的手边。

  姚恪那一觉睡了很久,他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西沉。

  他大概是做了一个梦,睁眼时,眼神都不太清明,直到手指无意识地碰到一块冰凉的物体,整个人一下子怔住了。他心里或许已明了那是什么,却一直不肯回头,保持着一个僵硬而别扭的姿势,极其缓慢地将玉佩抓进了掌心。

  ※※※※※※※※※※※※※※※※※※※※

  不好意思,我点的时候点错了,提前发了。这章应该是11月2号的。

  第24章

  当月亮又一次东边升起来的时候,姚恪离开了客栈,悄无声息,就像他来时一样。院门被轻轻推开,月光照耀下的小径上,一只白鹿站在路的尽头。

  那只白鹿,似乎正是在常右山上扯住他袖子的那只,一点也不怕人,见到姚恪了,温顺地走到他面前,将衔在嘴里的东西,轻轻地放在了姚恪的手上,蹭了蹭他的掌心,跑进旁边的小路,消失在了夜色中。

  那是几块碎布片,依稀能看见上面有些残破的金线,却已经分辨不出原来的花纹。姚恪拿在手里看了很久,像是失去了支柱,肩膀颤抖着慢慢蹲了下去。许久,才有一滴泪滑过他的脸颊,落在身侧的尘土上,留下几乎分辨不出的印迹。

  姚恪在距离常右山不远处的村庄买了间小小的宅子住下。那是个很安静的水乡,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闲适而静谧,就像夏启当年同他描述的那样。

  他自称姓齐,家乡遭了水灾,家里人都不在了,不愿意在伤心处呆,四处云游了几年,决定在此定居。不知那些乡民是否相信了他的说辞,但总归,他们接纳了这个俊朗但寡言的年轻人。

  姚恪在宅子旁边修了衣冠冢,里面放着的自然只有那几块碎布。他每日寅时起,趁整个村庄还未苏醒的时候,练一个时辰的剑,然后给自己准备朝食。姚恪将门出身,又在宫中养了那么多年,哪怕是征战的时候,也从未自己干过这些事情,最开始连火都起不好,一锅粥常常坏了大半。他总是准备两只木碗在桌上,将勉强能看的那一部分装满其中一只碗——哪怕它们最后只能被倒掉,然后自己再面无表情地将剩下还夹生的米粒咽下去。

  白日里,他就看兵书或者练字,有时自己同自己下一盘棋。等过了正午,便坐在衣冠冢旁的青石阶上,拿一把刻刀,仔细地雕一块青石。往往一呆就是整个日仄,直到日头西沉,第一缕月光从他的面颊滑过。

  他重复着这样的日子,傅宁辞旁观着一切,觉得好像自从遇见夏启,他的人生便以此为节点,走入不同的循环中。

  幼年时,他呆在宫里,每日练武习字,再与夏启一道用晚膳。去了亓州,他整日在山中练兵,月末,再趁着夜色回城中见夏启一面。等到夏启登基,除了上朝或去城外军营,其余时间也都把自己锁在四四方方的将军府里。再后来,夏启一道御旨将他指去了界南,他就在无边无际的荒漠中,等待偶尔从京都来的消息。

  然后他等到了夏启的死讯,然后他把自己送进了最后一个循环里。

  细细地刻着那块碑,在上面刻下精巧的纹路,再用自己的血染红它们。

  傅宁辞在姚恪第一次划破手指的时候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的伤口愈合得太快,那实在不应该是一个普通的人类伤口愈合的速度。

  姚恪自己应该也发现了,他愣了一瞬,抬起自己的手看了看,又继续刻了下去。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已经不在尘世了。

  那块墓碑姚恪刻到快第三载的时候,才总算有了完工的迹象,又或者他一早就计划好了时间。

  于是在某个破晓,姚恪朝界南的方向送去了一只信鸽,那是这么久以来,他与外界的第一次联系。

  过了大概二十日,他起得较往日更早,熬了一盏荷鼻牛肉粥,慢慢地吃掉一半。然后他将墓碑上最后一个字刻完,将它立好,又重新挖开了衣冠冢。棺木里原先放着的那几块碎布已经快分辨不出了。姚恪回屋换了件干净的衣裳,再次走到墓边,拔出剑,压上了自己的脖颈。

  姚恪手下得极重,但几滴血渗出之后,伤口开始愈合。他并没有停,抬手又狠狠地在脖子上滑了第二道,三,四……然后是手腕……

  并不是不痛,哪怕他将自己的表情克制得极好,一剑一剑仿佛不是刺在自己的身上,额头渗出的汗珠却是藏不住的。

  一团光影从他的心口慢慢显现出来,越来越清晰,好像要离开他的身体,到最终又沉回去。不过姚恪伤口愈合的速度终于逐渐变慢,他的嘴唇变得发白,伤口开始在皮肤上留下印迹……

  姚恪终于停下了手,他踏进棺木中躺下,剑放在身侧,从怀里掏出那枚玉佩,放在自己的手心,另一只手,将头顶的棺盖拉了过来。

  枝头的寒鸦被一阵疾驰的马蹄惊起,一个身着黑衣的男人推开这间院门。他大概是姚恪的旧部,傅宁辞似乎看见过他的样子,只是记不清他的名姓。

  那个黑衣男人走到衣冠冢旁,看见了旁边斑驳的血迹,他跪下去,颤抖着手将棺盖开了极小的一条缝,又迅速地合上。姚恪安静地侧卧在棺木中,留出了一半的位置给一个早已不在的人。手里握着那枚玉佩,脸上却带着浅淡的笑意。

  那男人在衣冠冢旁跪了快一炷香的时间,站起身,用黄土重新覆盖上棺木。然后将屋子里,姚恪尚未处理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烧掉,做完这一切,天已经快亮了。他拿了块细绒布,将墓碑仔细地擦拭,又扫净了墓前的尘土,重重地磕了两个头,跨马离开了。

  马蹄声逐渐远去,日头透过树梢投下在墓碑上斑驳的光影,碑上没有名字与年月,只有一句古老的情话。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雾上的影像渐渐变淡,不会再出现下一段。剑同它的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直到不知前尘的人,将它从棺木中取出。

  “总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傅宁辞怔了半晌,终于曲起食指敲敲鼻梁道,“从玉佩进到姚恪身体里的……有禄存的灵力在,我能感觉到,可是很微弱,不应该能达到他后来的状态。连容貌也没有什么变化,他年龄的确不大,可是……”

  他摊了下手,“看来请了器灵也没有清晰多少。”

  容炀静静看着他,并没有说话,他自己心里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好在傅宁辞原本也不是想从容炀这里获得答案。他说完,沉默了一会儿才再开口,声音比刚刚好似更低沉了一些,“我还一直在想,谁和他这么大的仇,七八十道口子,结果都是自己下的手。”

  “先起来吧。”容炀知道他心情只怕不好,伸手拉他起来。

  傅宁辞握住他的手掌心,起身的那一瞬间,借势抱住了他。

  “别动,委屈一下让我占个便宜。”傅宁辞用几不可闻的声音道,“谁让你回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