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手下卷成皇帝第104节(1 / 2)





  “臣附议,挪用军响确实是下策中的下策,但是却是紧急关头应对的关键。”

  “臣等复议!”

  户部王侍郎提议结束后,竟有不少的文官纷纷应和。

  是啊,赶紧同意吧,反正罪过是皇上自己一个人承担。

  而且花的是国库的钱,又不是花的这些官员的钱,怎么花都无所谓了。

  文官们想.法比较多,但是武将们虽说平时在朝堂中就是一个吉祥物,但是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开始反驳。

  “苛扣军饷就是犯了大忌,动摇国本,皇上您可一定不能同意呀!”

  “边境大军,可是要负责抵挡你的外遇,匈奴,外邦小国……都时时刻刻,虎视眈眈。

  一旦边境军发生任何动作被察觉,都将是一场浩劫,异邦之人,亡我之心,不曾断绝!”

  “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克扣军饷绝对不能发生啊,这对于朝廷都是打击!”

  武将们纷纷结合到一起抗议,他们是真的忧心国家

  当然也担心自己的利益,毕竟这军饷发到边境,手中也要过一次,多少都有点油水。

  更重要的是兵权就是权利,对于武将们来说,手下的兵就是说话的底气,亏待了谁都不能亏待了兵卒的肚子。

  文官们一听:你们这些老匹夫,竟敢跟我们这些文官吵架!

  “既然你们这么厉害,你们说出个主意吧。出个主意,如何赈灾,别我们说了方法,这又反驳……”

  “就是把事情交给你们了,你们武将这么厉害,想出克扣军饷之外的方法。”

  文官们的嘴巴一个个都像是长了刀子,说话的语速又快,咬字又清晰。

  武将们只会嗷嗷叫,气急败坏了,都攥紧了拳头,看样子想动手了。

  文官们蛮不讲理,互相指责摆脱责任,直接就把场面给搞得混乱起来了。

  袁太尉作为大佬,并没有说话,任凭场面多么的混乱,他都是半闭着双眼站在前面。

  ‘自己到底要不要辞官呢?高丞相都已经被撸下去了。’

  ‘皇上掌权,肯定要夺兵权。自己已经是眼中钉,肉中刺了……’

  袁太尉对于没有利益的事情也不关心,至少没有在此次赈灾,没有看到任何的好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全心全意为了百姓,不顾家人的官员,不能说没有这种官员,国宝一样的稀少。

  而且‘清官’大多数官位也高不了,因为他们不会溜须拍马,不会给上司上供,所以很少能够得到提升。

  大多数这种拧的像一个石头的人,在官场中也得不到提升,基本上就是郁郁寡欢,终生不得志。

  在场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皇上,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

  文离帝爱惜底下的百姓吗?

  他不爱惜,他只希望底下的老百姓听话,像老牛一样的听话,不要搞事情,让他的皇位坐得稳稳当当。

  文离帝使了眼色旁边的小太监,立刻甩鞭子,鞭声响起,压下继续争吵的声音。

  “朝廷已经危机四伏,朕看你们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担忧的呢。怎么已经找好下家了?”

  文离帝冷嘲热讽的说道,他看眼前的这些官员没一个顺眼的。

  无论是高丞相提拔上来的官员,还是世家官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皇上息怒,臣等罪该万死!”

  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动作整齐,声音诚惶诚恐,不停的求饶。

  “好啊,确实是罪该万死,想不出解决方法,朕就解决你们!朕觉得抄几个官员的家应该就能把赈灾解决了吧。

  毕竟朕得到消息,朕有不少的官员七老八十了,还纳了第十八房小妾,别在这里跟朕哭穷了。

  朕不想听,也不愿听,某些人年纪大了就别占着位置。”

  文离帝看着朝廷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甚至有一些都是老头。

  不仅干不了活,把活全部都扔给了属下,甚至是一些小官吏,整天就是混吃等死。

  文离帝早就想好了,只要发生动荡,驻扎在京城外的禁军,直接进入京城,稳定住局势之外,还要抄家。

  满朝文武都忍不住擦擦汗水,他们知道文离帝说的是谁。

  而且这杀气腾腾的话,简直就是冲着他们小命来的呀!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

  官员们没有其他的话,只能不停的重复这一句话。

  文离帝愤然离朝,留下诚恐不安的官员们,三五成堆的聚集到一起开始讨论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

  袁太尉身边同样也围绕着不少官员,现在皇上越来越精了,应该说是杀气越来越重。

  “静观其变,总有人批,咱们会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