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手下卷成皇帝第13节(1 / 2)





  仆人就代表着主人的脸面,一年四季,需要发放工作服,每月还有月银,当然还要管饭。

  袁斌伸出手指盘算盘算,眉头都皱到一起,整个脸都拧巴了。

  算算如果再没有点来财之路,他就要出去打工养这些仆人了!

  “哎……楼管家,千万别忘了,过年的时候去把我的俸禄拿回来,蚊子腿虽小,但是也是块肉啊!”

  袁斌叹口气,有点发愁了,他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会成为饿死的‘地主’。

  作为最低等的男爵又称为乡男,每年朝廷会给,俸禄五十银,禄米五十斗。

  楼管家不懂袁斌的忧愁,就说那价值20万两的盐票,拿出去卖了。最少能换回来30万两银子。

  因为盐票,就代表着可以卖盐,就代表着有背景,没背景,都拿不到盐票。

  要知道盐铁通通掌控在朝廷手中,加油,朝廷将这些盐票发放给商人,商人才有资格将盐贩卖到全国各地。

  朝廷规定一斤盐二十文铜钱,其实现实中商人将盐的价格抬到了三斗米一斤盐,常年在三百文到五百文晃荡。

  盐税占朝廷税收大部分比重,主要是因为盐是生活中必需品,百姓生活离不开盐。

  盐商是商人中最富的一种商人,因为卖盐真的是一本万利,是想卖多高就卖多高。

  尤其是一些不产盐的偏远地方,盐价真的是高出天。

  朝廷也是有意而为之,百姓们从盐商购买高价盐,即使价格高,也会将矛头指向盐商,而非朝廷。

  当积怨过深之时,为平息老百姓内心的怒火,朝廷就杀鸡敬猴,杀了抬高价格的富的流油的盐商,既养肥了自己的口袋,又平息了老百姓的怒火。

  这个招虽然老,但是胜在好用,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为平息怒火怒斩奸商’的皇帝。

  虽说盐票拿着烫手,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少商人趋之若鹜,总觉得自己独木桥过得很稳,不会跌入万丈深渊。

  袁斌还没有这种意识,他还不知道自己手里到底握了多大的法宝。

  他所出生的家族,手中握了非常多的法宝,就是光拿出去这个名头,就有人愿意供他吃喝一辈子!

  想到要养一大家子人,也没有来钱途径,袁斌真是头秃啊。

  而发愁的袁斌,在楼管家和红袖的眼中就是无病呻吟,但是要把主公当傻子糊弄那纯粹就是大傻子。

  属下不就是为主公排忧解难的吗?

  看看袁斌身无一物,不仅反杀了‘逆反之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还和当地的地头蛇处的很不错。

  当地的县令都称赞有加,交往密切,互赠礼物,看来在当地已经站稳了脚步。

  真正什么都不懂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吗?

  啥也不懂的人,早就被害死了。

  而且看看主公融入的当地,封闭的百姓就是他手中的一股力量,看看王村长做事儿,已然要和楼管家分权。

  楼管家和红袖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都是教导出来的聪明人,聪明人往往就喜欢把事情想得十分复杂。

  ‘主子又在装模作样了,一次也就罢了,次次这样不就是在测试我们能力吗?’

  袁斌真委屈,但是不能说。

  对比一片祥和的袁斌封地,京城的情况不容乐观。

  第15章

  南涝北旱,又是一年灾年,似乎预示着大宣朝的朝政已经摇摇欲坠。

  大宣朝的国土面积大,总有地方是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当然也要上交粮食。

  灾民要赶往京城,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哪怕是欠收,也是要交粮食。百姓们也是交人头税,甚至还有不少的地方官员,为了得到‘三年清知县,十两白花银’,都会巧加税收。

  就算百姓吃不上饭卖儿卖女,该交的税还得交,不交小命就不保。

  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卖掉,那老百姓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丰收之年,老百姓勉强的活下去,只要是灾年,老百姓们就没有任何招架的余地。

  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直接沦为了灾民,只能被迫远离家乡,去寻找求生之路。

  也有些地方,地里的粮食欠收,好不容易一点粮食,自己还没吃呢,就被官府强硬的收走了。

  毕竟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每年的税收丰收不丰收代表着自己的政绩。

  良好的政绩才能升官,升官就是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为了粉饰太平,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少官员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至于老百姓的死活,那谁管呢?!

  皇宫,金銮殿。

  “灾民聚集京城,不到百里之地,一日之内就可以赶到京城!文武百官怎么不说话了?赶紧说说到底该如何办!”

  文离帝愤怒的喊道,直接将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