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章困惑(1 / 2)





  曹继武三下五除二,吃了两碗白米饭,用袖口擦了下嘴角,想要向老先生打听母亲的状况。

  但此时老先生正吃得津津有味,曹继武又觉得不便打搅,于是转头看了看二金。

  这两个家伙许久没沾过荤腥了,一手端着碗,一手在鱼上斗筷子。金日乐忽然瞅准时机,快速夹了一块鱼肩肉。然而正当他要起筷子时,金月生已闪电般夹住了金日乐的筷子。

  二人互不相让,推来攘去。

  金月生使坏,突然撤筷。金日乐收手不及,那块肉顿时跳起半空,不偏不倚,跌落在郑老先生的碗里。

  曹继武赶忙道歉:“老先生休怪,二位师弟失手,请多多包涵!”

  郑老先生叹了口气,合掌摇头念道:“罪过!罪过!”

  “到嘴的肥肉都不整,虎哨子!”

  金日乐一脸坏笑,曹继武急忙踢了他一脚。

  好在郑明泊不知道‘虎哨子’是什么意思,要不然非掀桌子不可!

  原来郑明泊信佛吃素,曹继武急忙起身:“小子给老先生换一碗。”

  郑老先生连忙扯住了曹继武:“小侄孙,不必不必,咱们有缘,想必这也是佛祖有意为之,不必介意!”

  佛祖也吃肉?想吃肉就直说嘛,还要整了个这么大牌的幌子,这姜还真是老的辣啊!金日乐忍不住要调侃,曹继武急忙踢了他一脚。

  曹继武把碗又放了下来,打圆场:“老先生原来也是修心不修口!”

  “平时却是不大吃荤。”郑老先生想了一下,疑惑道,“听你的口气,想必你的师父,倒是有济颠遗风?”

  曹继武咧嘴一笑,不好意思揭短。

  金月生却急忙嚷嚷:“老丈猜的一点也不错。师父比我们还喜欢玩。他虽然是个和尚,却对经文狗屁……”

  曹继武很生气,敲了他的脑壳。

  被打断了兴头,金月生很不高兴,踢了金日乐一脚。金日乐咧嘴歪眼,一脸皮相,踢了曹继武一脚。桌子底下,三兄弟顿时较量起脚法。

  桌子哐哐当当乱晃,郑老先生哈哈大笑:“不知是哪位大师,教了你们三个顽徒,背后竟敢漏师父的坏账!”

  二金又要说,曹继武抢先瞪了一眼:“闭上臭嘴,还不快吃你们的肉饭!”

  二金于是埋头吃饭,不再理会周围。

  曹继武转头对郑明泊道:“他俩一向如此,让老先生见笑了!”

  “哪里哪里,你们三个极为有趣!”郑老先生忍住笑,“想必令师绝非等闲之辈,敢问尊师法号?”

  “普空。”

  “普空?”郑明泊一脸的诧异,“怎么从未听说过?”

  金月生解释道:“铁头和尚喜欢清静,极少露面,你不知道,不足为怪。”

  “绝对不可能!郑明泊自信满满,反驳道,“这九华山老朽经常去,各寺的僧人,老朽都认识,可是从未听说过普空大师。”

  金日乐抢着道:“铁头和尚如今是万年寺的方丈。”

  郑老先生捻须疑惑,摇头道:“万年寺讲经的,不是德光大师吗?”

  老人竟然不上趟,金月生嚷嚷道:“禅池大师知道吧?那是我们师叔。”

  金日乐附和道:“高人不露真容,即使在山上,铁头和尚那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你不知道,也是应该的。”

  郑明泊闻言,陷入了沉思:禅池?师叔……那就是禅池的师兄。禅池的师兄……禅池乃渡叶大师的弟子,渡叶大师的弟子,禅池……禅……

  郑明泊低头沉思,金日乐悄声对金月生道:“瞧,咱们好心好意,他竟然进了鬼叉洞里。”

  金日乐话音刚落,郑明泊忽然一拍桌子,哈哈大笑。这一下,把三兄弟吓了一大跳。

  金月生疑惑地看着曹继武:“师兄,你这个乡亲,犯了羊羔疯!”

  郑明泊笑了好大一阵,对三兄弟叫道:“怪不哩,怪不哩,陈敬之这小子,打小就是调皮捣蛋的主!”

  三兄弟闻言,面面相觑。

  金日乐对着金月生一撇嘴,小声道:“这老犊子,能揭师父的老账!”

  幸亏金日乐声音小,郑明泊没听见。

  “陈敬之乃陈家村人,少时与你外公郑魁元,还有你爷爷曹士章一块上学。三人经常逃学戏水,尤其是陈敬之,最为调皮。他的父亲怕他学坏,就把他弄到了万年寺。哪知后来,他还是跟着一个叫云摩的妖道鬼混。真是可惜啊!”

  郑明泊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不住地叹息。

  原来郑明泊也对云摩有误会,曹继武从未听说过爷爷的事,于是岔开话题:“老先生知道我爷爷的事?”

  “这是当然。”

  郑明泊肯定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当年辽东兵败,沈阳陷落,曹士章投笔从戎,找到了郑魁元和陈敬之。当时郑魁元刚结婚不久,陈敬之也做了和尚,没想到三人一见面,就一拍即合。后来听说祖大寿降清,曹士章愤而自杀,郑魁元偷偷回来了,陈敬之却不知所踪。”

  直到此时,曹继武才知道曹士章殉国的往事,黯然神伤。

  金月生见他面色不佳,劝道:“师兄节哀,事情已过很久了!”

  “是啊,是啊!”金日乐也劝道,“大师兄,要怪就怪那个祖大寿。”

  郑明泊拍了拍曹继武的肩膀:“你也不必悲哀,你已长大成人,该为自己选择路了!”

  “我……”

  曹继武愣住了。

  郑明泊点了点头,无奈叹道:“社稷倾覆,山河破碎,老朽一把年纪,已经无所谓了。可是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

  曹继武闻言,陷入了沉思。

  天下大势,曹继武有所耳闻。普空经常性地暗中出山,一定是在帮助义军。他在尽微薄之力,然而即便如此,普空的意思,好像不太愿意曹继武走他的老路。这种感觉,时常让曹继武纳闷不已。

  但师父自有安排,曹继武没有发言权,还不如想想其他能把握的事情。

  过了半晌,曹继武忽问:“老丈可知家母现况如何?”

  郑明泊愣了一下:“你想见?”

  曹继武点头。

  郑明泊想了一下,叹道:“禅池大师曾到过郑家庄,据说已将她安置在一处隐蔽之所。具体位置,老朽也不知道。你不如与你师商议,陈敬之必有话与你讲。”

  郑明泊似乎知道些秘密,但他老经世故,言尽于此,是不会再答了。

  曹继武只得点了点头:“多谢老先生指点。”

  郑明泊也点了点头。

  大家沉默了一会,郑明泊忽问道:“你们瞧瞧,街上的人们,有什么不同?”

  三兄弟忙向街上张望:只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天呐!”

  曹继武忽然大叫了一声。

  “师兄,你也得了羊羔疯,大呼小叫的!”

  二金吓了一大跳。曹继武不理他们,小声道:“刚才我在街上逛时,便有此疑问,后来耽搁了。你们看:大家有的剃了头发,梳了辫子。有的还是原来的装束。”

  二金从小生于辽东,对发辫见惯不惯。而来九华山已近十年,对拢发包巾,二金也是极为熟悉。

  听曹继武一喊,金月生才忽然明白:“是啊是啊!老先生快说,这是怎么回事?”

  郑明泊叹了一声,缓缓说道:“鞑子来了,要剃发易服。不遵从的,格杀勿论。而明军来了,会把剃了头的,全部杀掉。这可苦了百姓,造孽啊!”

  三兄弟震惊不已:“为什么?”

  郑明泊喝了一口酒,叹着气道:“鞑子剃发易服,从内到外,要灭我华夏。其狼子野心,万年不变!而明军则认为,凡是剃了发的,皆是鞑子一党。这是剃也杀,不剃也杀。哎!一边魔鬼,一边恶煞,早晚这池州府,将无人也!”

  只要天下大乱,最先遭殃的,肯定是百姓。当年的朱元璋,也是靠杀人起家的。所以明国的建立,也是累累血债。只是人家是胜利者,被成了正统而已。而如今的清国,正在继续着明国当年的故事。

  所以对于百姓而已,明国和清国,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想杀人,理由大把的是,根本用不着和谁商量。

  曹继武沉默良久,感慨万千。

  过了一会儿,外面忽然大乱起来,街上的人们,没命地乱窜。

  郑明泊慌忙道:“你们三个快走!”

  话音刚落,外面惊恐地大喊起来:“乱匪来了,乱匪来了!”

  “乱匪是……”

  曹继武没说完,店小二就跑来,催促道:“乱匪就是明军,这帮人是见人就杀,你们赶快走吧!”

  金日乐闻言,也忙劝道:“大师兄,铁头和这帮人有一腿,咱们还是少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