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章师徒相见(1 / 2)





  母子二人的身影,跟随着禅池,渐渐消失在暮色中。凶僧一掸袈裟,扑灭了灯火。此时罗汉堂大殿中,伸手不见五指,静谧的有点可怕。

  “普世皆空,阿弥陀佛!”

  老僧的声音,有些无奈。凶僧即刻转身,向老僧磕头行礼:“普空见过师父。”

  原来这老僧,是普空的师父——渡叶禅师。

  “你我师徒,已有十年没见了吧?”渡叶感概道。

  “十年又一个月。”

  二人虽然多年不见,但声音还是很熟悉。渡叶大师,是无暇禅师的亲传大弟子。无暇禅师圆寂之后,他接任了住持之位。无暇禅师并不会武功,但他的朋友——云摩道人,却有一手惊人的柳叶镖法。

  当年的两位祖师,一释一玄,一个在山顶摘星庵修佛,一个在山下流云涧修道,时常聚在一起谈佛论道,遂成莫逆之交。

  普空原来的法号叫禅静,是渡叶禅师的首徒。无暇禅师圆寂之后,云摩道人也预感到,自己不久即将羽化,于是他将一身的本领,传给了禅静。

  这禅静和尚,生性闲不住,不愿念经,因此倾向于云摩道人的玄理。所以禅静算是被云摩道人,半路给截胡了。但即便如此,渡叶禅师也想将师父的衣钵,传授与他。

  当年萨尔浒战败,举国震动。朝廷官军战力低下得难以想象,后来不得不出榜招募私兵,以应对咄咄逼人的金国。禅静应毛文龙之请,背着渡叶禅师,偷偷拉上了自己的两位童年好友——曹士章和郑魁元,一起跟着毛文龙,去了辽东前线。

  佛门四大皆空,但从军报国,那是禅静自己的选择。上了战场,生死就难以预料,渡叶无奈,又收了禅池,作为关门弟子,以防后继无人。

  禅静到了辽东,用起了自己的俗家名字陈敬之,凭借高超的柳叶镖绝技,锦州城下,一人一骑,连杀金国四大巴图鲁(女真语勇士之意),被金国惊呼为锦城飞将。

  后来陈敬之和毛文龙二人,里应外合,奇袭黄台机清国,收复镇江(此镇江乃辽东镇江),活捉清国游记将军——原明国辽东副总兵佟养真。一时间,锦城飞将的大名只要一出现,清国人人胆寒。

  当时明国前有孙承宗,后有毛文龙,对清国形成了夹击之势,辽东战局迅速好转。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孙承宗却被罢官,而紧接着,毛文龙也被书生袁崇焕杀害。

  毛文龙的毛家军,和戚家军、俞家军性质差不多,都是自己筹措军饷的私兵。所以毛文龙一死,毛家军瞬间土崩瓦解。悍将孔有德等人,投靠了山东登莱军。曹士章和郑魁元二人,投靠了祖大寿。而陈敬之,不愿和东林腐儒以及监军太监扯皮,于是潜回了九华山。

  渡叶禅师的师弟——渡石,继承了无暇禅师的医术。他经常去流云涧采药,这才得知,禅静原来躲在了流云涧。

  渡叶早已年过九旬,精力不比当年,早想卸任。渡石一心行医,况且他也九十多岁了,因此不愿接任。而禅池年方二十,太过年轻。无暇禅师那么高的名望,一个年轻僧人,怎么能担当得起?如果渡叶强行让位,万年寺一大把的高僧,禅池能服众吗?

  所以听说禅静回来了,渡叶喜不自禁,遂让禅池把他叫回来。然而由于临行之时,没有和渡叶打招呼,陈敬之觉得有愧。并且自己在辽东征战,也惹了一身的伤痕,光是脸上,就有四道刀疤,已经毁了容,不再适合抛头露面。他不愿见师父,渡叶也是无可奈何。

  禅静以为,自己一生报国杀敌,却处处被明国的套路掣肘,辽东局势,一日不如一日,他所有的努力,终究是一场空,遂改法号为普空。

  当时的曹士章,得知陈敬之执意回山之时,托他照顾儿子,以解他后顾之忧。陈敬之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此曹文恭和普空,暗中一直有联系。

  曹文恭得知南京陷落的消息,知道形势已经迫在眉睫,于是将妻儿托付给普空,他自己则投身于抗清的队伍当中。

  形势危急,故人之子托弱,普空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但鉴于自己面容已毁,怕惊着母子二人,于是普空让师弟禅池帮忙,请渡叶出来应对一下。

  此时的罗汉堂中,就剩下师徒二人,渡叶叹了口气,无奈道:“为师年近百岁,形如朽木,时日不多了!”

  普空知道师父的话外之意,于是劝道:“还请师父传位于禅池,他年……”

  “你这不是胡闹吗?”渡叶打断普空道,“万年寺之所以兴旺,全靠师父无暇禅师的名望。禅池才二十岁,怎能服众?如今乱世,我佛门弟子中,也有不少败类。如果住持没有手段,镇不住这些败类,等他们勾结匪类,无暇禅师一生的修行,岂不毁于一旦?”

  乱世当中,寺庙被毁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要想保住万年寺,住持必须有手腕才行。而万年寺众佛门弟子中,只有普空一人,身怀绝技。因此住持最好的人选,非他莫属。

  然而,道家崇尚清静无为,追求的是逍遥洒脱,自由自在。普空虽为佛门弟子,但不喜佛法。他深受云摩祖师影响,因此不愿受到约束,更不愿去管,那些按部就班,只知念经打坐的呆板和尚。

  罗汉堂内,虽然漆黑一片,但渡叶殷切的眼神,还是透入了普空心中,他叹了口气:“当年的道济大师,修佛修心,放浪形骸,为当世所不容。弟子惭愧,对佛法是一窍不通。本寺众僧,因循守旧者居多,因此弟子这副德性,不适合做他们的住持。”

  普空不修边幅,心性自由,言谈举止,根本就不像个正经和尚。因此他在万年寺中,几乎就是个异类。所以他也几乎从未在寺里露过面。

  “佛道皆为修行,没有高下之分。众僧照本宣科,佛法挂在嘴上,呆板拘泥,成不了大家!”渡叶叹了口气,继续游说,“而你的佛法,修在心中,纵然不懂一句经文,然佛法仍然在众人之上。你做住持之后,只需镇守寺院,免遭歹人袭扰。讲经的事,自有德光大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