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22





  他想让老大人见到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源寨,见到一个百姓无灾殃病患、安居乐业的桃源寨——但是人一来先病倒了,这事儿怎么说?

  “张先生已经来看过了,给老大人用过了药,应该会好。”贾放说。

  张友士是和贾放一起来的,为夏省身诊脉之后,他就留下了足够的青蒿素,自己匆匆离开,继续回去从那些乡民们自发采摘回来的青蒿草里提取青蒿素去了。

  贾放则留在这里照料,他说:“好好护理也紧要些。”

  贾放这边话音刚落,夏省身突然睁开了眼,开始嚷热。

  这是疟疾病人常见的症状,上一秒还冷得发抖,下一刻就开始高热——所以民间土话管这叫“打摆子”。

  贾放赶紧把老大人身上压的那三四五层棉被赶紧掀开,把汤婆子取走,然后再摸摸夏省身的额头,道:“不好,烧得太厉害了。”

  这时夏省身开始全身高热,满脸通红,他看似睁开眼睛十分清醒,其实却满口胡话,望着贾放叫“周德瑾”。

  郑伯宜惊讶得要命,问:“周德瑾?”

  贾放点点头:“是太子的名讳。”

  郑伯宜自然知道这一点,他好奇的其实是:“……贾大人和太子殿下,应当有点像吧!”

  贾放:……为啥八卦竟然传了这么远?

  不得已,他只能想了个借口把郑伯宜支走。郑伯宜临走时颇不放心地道:“听说这病也会传人,大人要小心一些。”

  贾放却并不在意,说:“这病是虫媒病,通过蚊虫传播。你和南永前住在这府署里,记得在任何时候都把这‘蚊香’点上。”

  贾放这边也会点上蚊香,力保在疟病病人身边不会有蚊子侵扰。这时他还并不知道桂遐学等人已经把纱窗纱门给整出来了,否则直接把这间屋子的门窗一换,至少便可以确保夏省身不会再往外人身上传播这疟疾。

  他命人去打来深井水——这里地气偏暖,冬季不会结冰,所以即便是富户家里也不会有地窖,不会储冰。贾放原本也可以考虑化学制冰的,但是一时仓促,材料没有带齐,只能取深井水来了。

  这些井水的温度大约在4°c左右,是他能取到的比较凉的液体了。如果想要物理降温的效果再好一些,可以考虑用烈酒,但是用烈酒又怕老大人的身体吃不消。

  于是一整个晚上,就见贾放在夏省身的房间里用井水为夏省身擦身降温,好不容易见他那高烧褪去,老大人又开始喊冷,打着寒颤要盖被子。贾放赶紧将那被子再一层层地盖上去,热水灌进汤婆子里塞至脚下。

  郑伯宜与南永前都曾在窗外默默观望,心想他们这位小主人,对待一位政敌竟然也如此“心软”。郑伯宜作为贾放在政治方面的幕僚,自然也知道夏省身的立场,明白贾放的目的。他心里默默叹息,心想:小大人啊,你这一番良苦用心,需得对方领情才行啊!

  不过,郑伯宜也明白贾放的处境——现在无论如何,都要抱住这个“政敌”的姓名。否则贾放在朝中会非常难办。

  至于以后“政敌”能不能转为“盟友”,至少得等到老大人醒来、病愈,才能说到这些。

  *

  夏省身即便是在病中,也隐隐约约有些知觉,知道有人在喂他服药,有人在他身如火炙的时候为他降温,在他如坠冰窟的时候为他盖被保暖。

  他也有几次清醒过来,发现贾放背对着他,正在读书;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贾放也撑不住了,以手支颐,睡得头一点一点。

  夏省身心道:这少年竟然有如此心性?竟然耐得下性子来照顾老夫这么个病号?莫不是要施恩,待自己痊愈之后借此邀功?

  这时的夏省身尚且病弱,清醒没多久,便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但不久他就一日好似一日,每天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夏省身顿时发现,留在府署里照顾他的,是另外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二十六七岁。问起来对方答道:“学生名叫张友士。”

  “张友士?”夏省身听过这个名字,“写《血防报告》的张友士?”

  岂料张友士一听老大人这么说,立即往后退了一步,道:“不敢,学生那一份《血防报告》完全是在贾放贾大人的指点之下完成的,然而贾大人淡泊名利,将那署名全让给了学生一个人……”

  夏省身一想:那少年,竟然是这么高风亮节的一个人?

  他连忙问:“那贾大人现在身在何处?”

  张友士恭敬答道:“昨日见老大人已经渐渐复原,贾大人便陪本地的县尊袁化大人去巡视下辖各乡防治这疟症的工作去了。”

  夏省身听了登时有点小失落:自己原本猜想对方可能会借此机会讨好卖乖,邀个功,好让自己能接受他的那些学说——谁晓得人家竟然不屑?!

  不过,这样看来,这个少年人,还确实不能小觑呀。

  第136章

  夏省身养病期间,贾放确实是在为了疟症的事四处奔走,主业是宣传疟症的危害以及灭蚊的重要性,副业是推销一系列灭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