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277





  水力织机,也是一样的道理。

  他把这个想法略提了提,一群妇人登时又惊了:“您是说……您是说,用水车纺纱织布?”

  但也有人表示对此曾有耳闻:“确实……俺小的时候,俺娘曾经说过,祖辈曾经有这样的织机。”

  其他人也渐渐开始联想:“对啊,我说为啥村里留下来的织机都靠近水边,挨着磨坊。感情是……原来水车也能用来纺线啊!”

  贾放猜想这些妇人的乡里可能也尝试过水力纺织。但是由于水力不太稳定,这种技术便渐渐消失,还是回到了手工。

  但他的桃源寨里,水力资源是相对充沛的,即使冬天枯水季,青坊河的水也能提供一部分动力。因此他的建议是,在青坊河边选择一块地,作为纺织厂的场所。妇人们先把织机搬过去,等到厂房建好了就先开工。与此同时,由桂遐学带一个研发团队,尝试建设水力织机。

  如果将来,这个纺织厂真的做到规模很大了,水力资源不够满足动力要求,可以到那时再考虑引入蒸汽机之类的替代动力。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嘛!

  “我?我也可以吗?”桂遐学的反应,显示他并没有多少自我怀疑,相反十分跃跃欲试。

  “可以!”贾放点头,“没什么难的。原理和水转碾磨是一致的,只是需要你着重观察大姐大娘们的织机是怎么工作的,然后将动力引入,替代她们的人工就可以了。”

  秋姐这时终于反应过来:“贾三爷,您是说,到时用水转织机,就不用咱们动手了?”

  贾放微笑:“大致是这样,只要这机器一开,便弦随轮转,整个织机自己会运作。但是织机还需要人照料,捻捻线头,置换纱锭什么的,也还都是需要各位动手的。只不过用了新的机器,一人就可以照顾多台织机。同样一人,能织出的布料,会比以前多出数倍。”

  他又转向桂遐学:“小桂,敢想敢做一点。设计织机的时候,想办法多加几个纱锭。现在诸位一台纺纱机上最多能安几个纱锭?……三个纱锭?这样,小桂,你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安上三十二个。”

  “三十二个?”妇人们惊异的眼神再次说明她们大多认为贾放是在开玩笑、吹牛皮。

  桂遐学却听得很开心,点着头在纸上记下来:“三十二个……好嘞!”

  “先这样吧,大家先把作坊建起来,棉麻布织起来,然后把水力织机研究出来……到那时,我赶打包票,整个桃源寨,再也不缺布料做衣服,而各位的钱包里,也绝不会缺流通券的。”

  妇人们面面相觑,她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出“企划”下来,竟会是这个结果。贾放给她们描绘的前景实在是太美妙,美妙到让人不太敢相信。

  但这背后的风险究竟有多少,那些研发水力机械产生的大量成本,会不会也背在她们身上,成为她们的债务。

  旁人都还在兴奋的时候,秋姐却已经想到了这些,她缓缓地开口,问贾放:“贾三爷,不是小妇人想泼您的冷水,小妇人只是想……若是这水力织机造不出来,或是造出来不成功……算谁的?”

  贾放闻言笑了:“正好想和各位商量,各位的纺织厂,我想入股。”

  ——入股?

  妇人们再一次面面相觑,她们今日到这招商部,原本只是想咨询一下“企划”书该怎么做,谁想到这接二连三的,各种新鲜做法和说辞统统摆到了她们面前,让她们从头至尾都在犯晕。

  贾放说是想要入股,究竟怎么个入股法?

  但是妇人们一听见他这么说,纷纷都打心眼儿里觉得,这办纺织作坊的风险是大大地减小了——毕竟贾三爷都被她们拖了下水,往后这作坊,一定能成!

  第118章

  贾放对纺织厂提出的入股要求,乃是有特定指向的针对性入股。

  也就是说,贾放对纺织厂的那部分投资,主要是为了研制水力纺织机的各种投入。也就是说,研发出来了,好处是大家的,从水力纺织机中赚到的收益,让大家按入股的比例平分。但若是没研发出来,这部分损失都算在他头上。

  但贾放心里有数,表面看新技术的风险都是他的,其实有啥风险?

  老祖先已经成功过一回的机械设备,现在他重新再做,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再说了,退一万步,如果他们真的没法儿重新设计出前人已经试制成功的水力纺织机,他还是可以去潇湘馆的藏书室去“求”一些书籍资料,找一找各种纺织机械的设计图么,后世的“珍妮纺织机”、“卡特莱特水力纺织机”,图纸都是能找到的。

  散会之后,贾放与桂遐学略谈了谈。

  桂遐学一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模样,当着贾放的面夸夸其谈他今日的贡献:“怎么样?我一想便想出了棉麻混织的主意,很厉害吧?”

  贾放:……对于纺织从无半点了解,一下就能提出棉麻混纺,这份发散思维,确实值得表扬,只是这态度也太臭美了点吧?

  桂遐学却拍拍贾放的肩膀:“感谢你这么相信我呀!”

  桂遐学的意思,贾放提出“入股”,就是相信他桂遐学一定能成功,否则贾放也不会用真金白银来为他担保。

  贾放白他一眼:“若真是走投无路了没招了就来找我,我再怎么大方也不会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的。”

  桂遐学却依旧嬉皮笑脸:“您就瞧好了吧!既然是前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道理总是摆在那里,咱一定能做出来。”这观点和贾放还真是惊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