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145





  秦里正张大了嘴,这回他心里迷迷糊糊地明白了:这位贾三爷,给大家放的这一笔款子,其实是让大家手里都有了钱,有了钱就能买东西,买东西就会让别人有钱……这样看起来,并不是只有种地能养活自己——这其实对那些主要劳动力得了病,不得不休养的家庭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外,我会聘请一部分乡民参加工作,这些人都会有‘工资’拿。比如说赵五光和王二郎,他带稽查大队检查卫生规范的执行情况,他就是有工资拿的,他的队员会根据出勤情况领补贴。”

  从贾放举的这个例子来看,这一部分参加工作的人员,应该会从桃源村和新移民中同时选择,不分伯仲。

  “对了,还有房子。”贾放一拍脑袋,说:“险些把这茬儿也给忘了。”

  “此前桃源村建了好些临时的简易活动房。但那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撑不过雨季。从今往后,我还会给余江来的乡民们每户发一笔低息的建房贷款,利钱很少,而且可以在十年之内,慢慢地还。”

  “有了这笔钱,你们就可以雇人盖房子,雇的人肯定也跑不出咱们这个桃源寨。这样一来,有点力气的都能在工地打零工,以前做过泥瓦匠、木匠的,在这一两年里还种什么地啊,眼前的生意根本就做不完。”

  秦里正想想也是。这样一想,远道而来的乡民可以养活自己的法子太多了,为啥偏要纠结种地?

  “对了,这样一算,我最近要花的钱和要放的贷款太多了。陶老丈,秦老丈,有没有可靠的账房先生能推荐给我的?”

  还没等这两位回答,贾放已经自己想到了解决方法:“不用了,张友士的人口登记册上都登记了这些信息。我过去翻一翻就都知道啦!”

  *

  这一番长谈之后,陶村长和秦里正完全理解了贾放的安排,他们回去之后又各自向身边的人“传达”了一下贾放的意思。

  但凡传话就可能会出偏差,这消息放出去之后,桃源村村民与余江乡民都是半信半疑、喜忧参半。

  于是贾放决定开一个桃源寨全体大会。他让所有人都聚在了桃源村村口的空地上。五千人说少不少,乌压压地把整片空地都挤满了。

  贾放则特地在空地中间放置了一座高台,他自己挤过人群,爬上那座高台,登时便鹤立鸡群一般地立在人群当中。

  然后他拿出了一个铜喇叭似的东西,举起来放在嘴边,然后问:“都能听清我说话吗?”

  “能!”底下的乡民们一回应,那声浪就远远盖过了贾放的声音。

  “很好!”贾放连忙比手势,示意他已经收到回应了。

  随后,贾放将他对桃源寨的规划与安排一项一项说出来。村民们此前都听说了传闻,现在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惊讶。但是贾放所说的,可比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内容要更加精准,也更具有权威。

  贾放见桃源寨的乡民们大多情绪稳定,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的措施有很多不是短期能看到效果的,这些乡民并不一定马上就能全盘理解。但只要愿意尝试就好。

  正在这时,村口空地一角,忽然有个人高高跃起,冲贾放挥手,很快就落了下去,消失在人堆里。

  贾放眼见,看见了那是张友士。

  他赶紧说:“那边的乡亲,麻烦让开一条路,让张先生过来。”

  张友士没等他发话,就立即挤了过来,还没靠近贾放身前,他就大声向贾放喊话:“三爷,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我找到鼓胀病的驱虫药了。”

  张友士话音刚落,原本正在平静接受贾放向他们灌输信息的乡民们,人群立即沸腾起来。

  第69章

  “你要我说你什么好?”贾放面对张友士,相当不客气地说,“既然没有任何证据说是这种草药有功效,怎么就凭书上一两行字的记载,就贸贸然说你已经找到特效药了呢?”

  “尽信,这个道理张兄比我更清楚吧?”

  张友士耷拉着脑袋,看起来十分沮丧。

  他手中依旧是那本《血防手册》,翻到最重要的一页,将书册卷起握在手里。“学生……学生就是看到‘青蒿’二字,就以为青蒿可以治这鼓胀病。没曾想现在看起来……像是一场空欢喜。”

  那天,张友士在所有桃源寨居民聚会的场合大声嚷出来,说是找到了治疗鼓胀病的特效药。

  当时场面可真壮观,超过一半的居民直接给张友士和贾放跪下了,其中又有一半居民直接管张友士叫“张神仙”,管贾放叫“活菩萨”,就差将两人捧上天了。

  但是常言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张友士当众揭开了他的谜底,说治疗病症的草药就是“青蒿”。

  “青蒿?”从余江远道而来的乡民们面面相觑,登时有人问:“张神仙,您说的就是……俺们常吃的青蒿?”

  张友士挠挠头:“应该就是,《本草》上记着这种草药有清热、凉血、解暑、祛风、止痒之效,能解阴虚潮热,也能止盗汗、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