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33





  虽然两府里的管事都不看好贾放,但是身为经验丰富的设计者,区区一个稻香村是根本难不倒他的: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好,贾放率领施工队有条不紊地进场,各项材料已经采买停当,按照约定的时间送到了园中。二十几名工人各司其职,各项工作一起推进。

  宁荣二公在百忙之中来看过一次,见到贾放将各处工程都安排得头头是道,便放下这桩心事,任由贾放自己行事。

  贾放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修缮工作上。大观园的钥匙现在由他掌管,他一大早起,自己先去开了大观园的园门,招呼工匠进场。到了晚间,贾放也是等所有工匠离开,清场之后再自己锁门离开,回归自己的小院休息。

  每天锁上园门的时候贾放都要回头看一眼稻香村。他还记得第一次与贾赦一道进这园子的时候,依稀见到稻香村晚间有灯火。

  但自从这次修缮工作开始,他每次收工之前都要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明火才能离开。

  这天,他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提着一枚灯笼,准备回自己的小院。园子里的工匠们已经事先离开,连赵成都借故先溜了。

  贾放在锁上园门之前,又回头看了一眼稻香村——他的双脚立即钉在了原地。

  那种温暖又蛊惑人心的灯光,正从稻香村中隐隐地透出来。

  第24章

  “三爷,太太那边来人传话,嬷嬷叫我赶紧来找您!”福丫清脆的童音在贾放身后响起。

  贾放只得恋恋不舍地将眼光从稻香村的方向收回来,心里有点怄得慌——难道不选个良辰吉日,就真没机会探寻这园子的秘密吗?

  *

  自从贾放带队进场开工以后,京城就从来没有下过雨。这种良好的天气条件让贾放的团队进度异常顺利,可是愈发严重的旱情也令人渐渐有些担心。

  因此贾放决定,把稻香村“村口”的那一眼土井改成一口深水井。毕竟这口井将作为大观园中的主要饮用水来源,深水井有不受地表浅水层污染的影响、水质水量稳定等诸般好处。

  谁知京里能打深水井的工匠却很难请。好不容易请了来,却说是只有三天的功夫,打完这口井就赶紧要上别家去的。

  贾放与挖井的工匠闲聊了一次,总算了解了京畿附近旱灾的具体详情:

  原来,北方不少地方的旱情从去年春夏之交就开始了,去年夏收好多地方就有歉收的,最惨的只收成了两三成粮食。而一直持续到冬天的旱情让农民们的冬小麦无法播种,眼看就是绝收。

  “这不京里的大户人家也都在赶着掏深水井,免得今年夏天吃水困难呢!”掏井匠解释了他们最近在京里连轴转打井的原因。

  贾放好奇地问:“那今年年初不才刚刚下过一场透雨吗?既是这样,是不是能再赶种上一茬儿春小麦,这样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掏井匠叹了一口气,说:“三爷您这是在京城里才说这话。年初那场透雨,只下了京畿附近。最近城外已经来了好些北方的流民,说他们那儿滴雨未见,今年绝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话说北方绝收,京畿一带就算是补种了春小麦,回头也是个绝收的命。”

  听见眼前的匠人这么说,贾放原本想问为什么,突然间脑海里灵光一现,他吃惊地问:“难道会有……蝗灾?”

  掏井匠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说:“大旱之年,最是容易出蝗虫,等那蝗虫一起,铺天盖地的一阵黑云过来,所到之处,那简直是片草不留……”他一面说,一面脸上肌肉抖动,似乎正回忆着以前曾见过的恐怖景象。

  “您看这城外头的流民如今渐渐多了起来,若不是实在没法子活了,谁愿意抛下土地,携家带口逃荒?”

  贾放点着头叹了口气:“说的是啊!”

  “像小人这样的,虽说在京里有个饭碗,一家老小有口饭吃,可到了那青黄不接的时候,京里粮价一涨,有多少积蓄也都得填到肚子里去。”掏井匠摇着头说,“到时候也是熬日子罢了。”

  说着这匠人起身要继续干活,显然是急着要把宁国府里的差事干完。他张望一眼稻香村跟前刚刚平整出的田亩土地,苦笑着说:“小的刚来时一瞅您园子里垦出的这地,当真吓了一跳——以为国公老爷家都需要种地救荒了呢!”

  贾放一听,也只能陪着呵呵干笑两声。

  他保留了这稻香村的原有风貌,尽量让这稻香村保持原有的乡野风貌。但是就凭稻香村跟前这几畦田地,对“救荒”没有任何帮助——这么点地方,就算袁隆平爷爷亲自来了也没用。

  说白了,这大观园里的乡村,只是士大夫理想中的乡村,是他们借以躲避凡尘俗世的桃花源。这座稻香村,与人间疾苦没有任何关系,也帮不了任何受灾的人。

  贾放凝神想了一阵,叹了口气——无计可施的感觉确实让人不好过,可他也确实无计可施。

  唯一值得慰藉的,就是他的这座稻香村的景致已经进入全盛时期:如今稻香村附近的几百株杏花,正如喷火蒸霞一般,正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美到了极致。叫人见了,能稍许忘忧。

  贾放已带人将稻香村修葺一新:

  稻香村周围的黄土院墙已经叫工人用“版筑”的方法重新筑好,墙头上只用稻茎掩盖。村中几座茅屋的梁柱已经重新加固,朽坏的梁柱和门窗都已经重新换掉,茅屋屋顶也换了新的。

  茅屋内的地面则稍许垫高,铺上平整的水磨青石板,房间内的各处隔板也换了上好的木料。唯一保持原样不变的,就是正屋正中挂着的那幅《烟雨图》和两旁的对联。贾放亲自为这幅中堂跟前的汝窑花囊换上了新采的杏花花枝,整个正堂立即因此倍增亮色。

  从外观来看,稻香村已经基本上完工了。但卫生设施和烹饪设备都还未达到贾放的标准。所以贾放早晚都会住在他在荣国府的小院里,只有白天的时候会待在大观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