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17





  贾赦抱怨了好一阵子,才想起来贾放收了北静王府的节礼,立即又换了一副嘴脸,无比八卦地凑上来,问贾放:“老三,老实交代,你是怎么勾搭上北静王府的?”

  贾放:“小弟也正一头雾水呢!”

  他索性和贾赦一道打开匣子,只见里面只是一方端砚,一枚青田石的印章。这印章上雕饰着海水纹,由下至上,浮雕的海水纹变成立体的浪花,正好形成一个印钮,印钮上拴着石青色络子,应当是可以随身佩戴的。

  贾放随手拿起印章把玩,突然发现那枚印章竟然刻了有字,汉隶阳文,贾放情不自禁念出了声:“天一生印”。

  “天一生?”身边贾赦将眉一挑,问,“老三,你认得北静王?”

  贾放赶紧问:“怎么说?”

  贾赦答:“北静王自号‘天一生’,还以这个名号做了好大的生意,京里好些人都知道。”

  贾放突然来了灵感,问:“那北静王爷是不是姓水?”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周易》里是这么说的,难怪北静王会给自己起这么个字号。

  贾赦点头:“是呀,老北静王是七八年前过世的,因为功勋卓著,所以世子不降等袭了王爵。那时世子还小,不怎么过问政事,谁料想他现在还是不掺和朝政,倒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全国好几大商行都是他的产业,可以算得上是富可敌国了。我记得他有一间很奇怪的作坊,叫,叫……”

  “百工坊!”贾放补充。

  贾赦兴奋地点头:“不错,就是百工坊。”

  “这个小王爷看着贪钱,实际上谨慎得很,做的生意都是百姓的日常吃用之物,盐铁之类,他一概不碰。”贾赦自己没有官职在身,向来忙着处理荣府的各种庶务,但是生在国公府,政治嗅觉还是很灵敏的,“所以他生意做的虽然大,圣上依旧对他满意得很,随他自己折腾。”

  贾放有些出神,问贾赦:“这位王爷叫什么?年龄几何?”

  贾赦掰起了指头:“叫水宪,跟老二差不多年岁,也就十六七的样子吧。”

  贾放没听真切:什么……水仙?

  这个名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以为自己在跟一位水仙花似的雅皮士在打交道。

  现下关于“天一生”他已经有头绪了,贾放还打算追着贾赦问关于会芳园的事。

  谁曾想贾赦突然一拍后脑,跳起来拽着贾放的胳膊就走,一边走还一边说:“糟了,老三。我还得带你去看要替你翻新的那间院子。”

  贾赦一面走,一面絮絮叨叨地说:“你替哥哥想得周全,乐意替哥哥遮掩,哥哥承你的情,可是哥哥还是得把表面功夫做足……”

  贾放听得哭笑不得,哪有把“表面功夫”说得这么直白的?

  贾赦却不管:“回头爹一回来就问,你说要以放哥儿的意思为准,那放哥儿是什么意思呀?是想把墙重新粉一遍,还是把家具都换一遍呀——我若答不上来,爹一准抬脚就踹。”

  贾放:……

  贾赦一直把贾放拉到荣禧堂后那座门前立着大影壁的院子跟前,打开了门带贾放进去。

  这座小院可不比贾放那个“三合院”,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正房三间,两侧各有耳房。从布局看正房三间都是做会客之用的,两间耳房才是真正起居之所。院里另有东西两座厢房,南面是倒座房,开着半大门,门外有一座粉油墙的大影壁。

  各处都完全符合《红楼》原书中的描述,这应当就是日后贾赦之子住着的小院。

  贾放背着手,在院子里里外外看了一圈,出来对候在院里的贾赦说:“大哥,依我看,这表面功夫就别做啦”

  贾赦没回过神:“啥?你说啥?”

  贾放提高了声音:“我是说,还费那事翻新干啥呀,这里的主屋明天就要塌啦!”

  第14章

  晚间贾放在自己的小院里用过晚饭。孙氏出去了一趟,回来以后笑眯眯地告诉贾放,给贾敏的一小坛泡菜已经送去了,贾敏回了话说多谢想着,还赏了孙氏半吊钱。

  贾放想了想,就让孙氏等开市之后再多买点材料和器具,多腌几坛泡菜。

  正说着,天边突然打起了闪,紧跟着响起春雷。孙氏立即合掌念佛,说:“老天开眼,可千万别再这么旱下去了。”

  贾放一问才知道,自从去年秋天到如今,北方下雨就少,京畿一带还好,听闻远些的州县都有旱情,或轻或重。圣上都曾亲自登坛祈雨。但是京中大户,都靠深水井吃水用水,贾放这样的公府子弟竟然对远方的旱情毫无察觉。

  贾放便安慰孙氏:“孙妈放心吧,今夜必定能下一场透雨。”

  果然夜间雨势不小,春雷一个接着一个。水珠不断从檐上滴落,敲击在檐下石阶上,沙沙的,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