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章(2 / 2)


  对她说风就是雨的个性,海宁也习惯了:“我明天还有安全培训课呢, 走不了,下回吧,等我从非洲回来你再给我介绍, 正好, 久旱逢甘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钱淑华生活的日子久了, 她有时说话也很放得开。

  “小妮子, 净敷衍我。”钱淑华笑骂, “先不说这个, 点菜吃饭吧, 下午你不还得去公司吗?”

  “嗯。”

  她的工作电脑还放在公司,有些资料要去下载。公司的同事大多是做技术类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平时都挺安静的, 今天一去却很热闹,原来是有之前派往南苏丹的同事回来了,大家为他们搞了欢迎会。

  领导一见海宁就冲她招手:“小彭啊,来来来,你也马上要走了,来见见我们这几位先锋。”

  “陆工,赵工,你们好,好久不见了。”

  她走过去,恭敬地跟几位前辈握手打招呼。她刚进公司时也跟过项目,后来专注于财务工作,跟公司里很多人打过交道,谁是谁她都认识的。

  本来以为前辈们未必记得她,几位工程师却笑道:“小彭就是这回要派往南苏丹的cfo吧?我们还没回国就听说了,巾帼不让须眉啊!”

  “以前在坦桑尼亚的时候我就觉得小彭经理很了不起,在那种条件下年轻女孩子能坚持一年,真的很不容易。”

  海宁谦逊道:“那是应该的,都是本职工作嘛,我们支持部门还是没有赵工你们在前线的人辛苦。”

  赵工摇摇头,叹了口气说:“话不是这样说的。非洲那种大环境你也是知道的,哪里都潜伏着危险,前不久邻近我们的一个工地还有职工被抢劫了。你们跟钱打交道的部门更是要格外小心啊……”

  有些话真是一言难尽,没有设身处地经历过是不能体会的,但当着领导的面又不好说得太多太直白,怕把小姑娘给吓到了。

  欢迎会准备了不少水果和点心,海宁没吃,只倒了一小杯咖啡。赵工走到她身边,继续刚才的话题:“刚说的那些希望没吓到你,不过要注意安全是真的,尤其是女孩子。好在现在公司都请了专业的安保公司负责保护海外员工的安全,也不用太紧张。”

  “嗯,我知道,谢谢。”

  “南苏丹的分公司那边都是新鲜血液,总经理也派了新的过去,好像也是海归,我们也不清楚为人怎么样,是什么样的风格,但有什么事应该可以互相照应一下的。”

  “是男是女知道吗?”

  赵工摇头:“不确定,应该是男的,那边除了当地请的工人之外,只有一位女同胞,比你还年轻,整天战战兢兢的,胆子很小。听说邻近工地有人被抢,都吓得吵着要跟我们一起回来了。”他笑了笑,“你过去,也算跟她有个伴。”

  “嗯。”

  后来又聊了些当地的现状,南苏丹比坦桑尼亚还要穷,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大概就是赤贫,当地很多人买不起一双鞋。赵工跟她说,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带一些闲置的衣物、文具和生活用品过去,当地人很需要这些,尤其是孩子。

  海宁在坦桑尼亚的那一年也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后来也反思过,这样的施舍对当地民众来说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慈善,会不会让他们认为你来自发达地区做这些就是应该的,从而养成不劳而获、伸手就要的恶习?

  答案是很复杂的,她也曾经贫穷,但内心的标尺在那种更为极端的情况下都失效了。她只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因为个人的力量在生命都如草芥的地方实在太渺小,她改变不了更多。

  她没有孩子,事先向做了爸妈的同事搜集了一些孩子们不穿了的衣服和鞋子,又买了点绘本书和文具,然后回到家,开始收拾整理自己不会再穿的旧衣物。

  这些年,从苏城到美国费城再到北京,她有点四海为家的意思,身边究竟有多少行装竟然都不是很清楚。

  钱淑华说,自从在浴室发生了那次意外,昏迷醒来之后她对有些事就变得有点糊涂,还好脑子还是聪明的,才能顺利从常春藤学校毕业。

  床下有个边缘都磨得发白的旧箱子,没有多少积灰,大概打扫卫生的阿姨常常都在擦拭清理的,她却到现在才留意到。

  她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她启程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去,都是钱淑华帮她整理大件,带不走的就给她寄,都不在乎国际运费的。

  这个箱子她有点印象,就是当初她跟着钱淑华离开苏城的时候拖的那一个。这么多年过去,她以为早在洛杉矶就被扔进垃圾车的东西原来还放在她的床下。

  密码锁是坏的,她也完全不记得密码是什么,生掰硬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打开。

  里面塞得满满当当,主要是习题集和试卷,全都摞在一起,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写着书名:《高考英语作文范例88讲》。

  发黄的书页在手中翻过,空白处稚嫩又熟悉的笔迹仿佛把她带回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年代。

  她直到最后也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像她这样复读高三的尖子生,最终还是无缘高考的人大概也是没谁了。

  用过的书包被压在箱底,装过零钱的小钱包、放卫生棉的小布包、带饭的便当盒、笔袋……大概当初书包里放着的所有东西都被一股脑收进来了,钱淑华知道她换一个新环境会多没安全感,把对她可能最重要的东西都带上了。

  可惜她后来适应得很好,宛如新生,这些东西都没用上。

  隔了八年,她打开已经黯淡无光的笔袋,看到那支万宝龙钢笔静静地躺在中间,仿佛又听到有人在耳边说——

  这支万宝龙钢笔要卖2800多块,扔了你不觉得可惜?

  这笔我有得是,你也不用给我了,但你要是敢扔了就是欠我2800,明白没?

  奇怪啊,年少时说过的话,发过的誓,大多都不记得了,怎么这耀武扬威的话还像昨天刚听到过的一样?

  她握着笔坐在地上,翻看着箱子里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很晚了。

  最后她把那支笔扔进了新买的那堆文具中间,准备带往非洲,分发给需要它们的人。

  她躺上床,闭眼后只有一个念头:整理收拾旧东西真是个断舍离的过程……

  …

  经过漫长的长途飞行和转机,彭海宁和另外两位同事到达南苏丹首都朱巴,但由于分公司并不设在朱巴而是设在附近其他城镇,他们只能先在酒店休整一天再驱车前往。

  虽然天气很热,酒店的条件也很简陋,但海宁实在太疲倦,一挨到枕头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她伸手按了两次开关灯都没亮,这才意识到是停电。

  在非洲这算是司空见惯的,尤其是南苏丹这样的国家,连国家电网和区域电网都没有,城镇也是局部供电,停电那就是想停就停,停多久也没准儿。

  海宁肚子饿了,想弄点东西吃,然而天黑了出去不□□全,她倒是带了点方便面,但没电就没热水,面也泡不开啊。她只好去隔壁找同事,问问他们打算怎么解决晚饭的问题。

  跟她一起来的两个同事都是男人,就住一个房间,她敲门进去,才发现多了一男一女,都是华人面孔。

  “彭姐你好,我是小宋,这位小景,是分公司过来接你们的人。”年轻的男孩子看到她眼前一亮,热情地说,“刚才敲门你没开,我们估摸着你太累睡着了,就没打扰你。你休息好了吗?我们正打算去吃晚饭呢!”

  海宁点点头,看向他身旁有点拘谨却眨巴着大眼睛盯着她看的女孩子——这大概就是赵工提到的胆子很小的那个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