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8章(2 / 2)


  兰君笑着宽慰她:“不用瞒我。师傅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我……起初我也不信他这么容易死了。可许多天过去,不仅什么音讯都没有,反而因为忠勇侯的尸体跟他的在一块,谢府还被大理寺的人搜查了。公主,我实在怕。”方宁怔怔的,面容就像被折下的花枝,迅速地丧失掉水分。

  “他是谢金泠。”兰君只说了这五个字。方宁猛地抬起头来,微微笑了:“对啊,我怎么忘了,他是谢金泠。”

  “你跟我说说,你一直不嫁是为了师傅?你们怎么认识的?你这么好,我师傅却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说不上配与不配,只觉得你应当看不上他。”

  方宁的脸微红,像一粒青涩的果子:“公主就别打趣我了。”但她还是缓缓的,就像唱诵一曲骊歌一样,把跟谢金泠的点滴过往,慢慢说给兰君听。兰君一边认真听,一边感慨。恐怕连谢金泠都不会想到,举手之劳的小事,居然打动了一个女人的芳心,并让她甘愿为之不嫁。

  “你喜欢师傅,为什么不与他说?”

  方宁扑哧一笑:“公主是傻话。难道说与他听,他就能应了婚事?几年之前,他刚得志时,说媒的人不知凡几,可他怎么回的?终生不娶。我喜欢他,也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

  兰君望着方宁,想起当初在云州时的自己,暗自庆幸。原来不是每一场邂逅,都会开花结果。也不是每一段感情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她只是很幸运,她喜欢的,她付出的那个人,恰好能给予同等的回应,大多数人却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方宁又说了一会儿话才走,她刚走,王阙就来了。春光花影也跑到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来。

  他坐在床边,握着兰君的手,打趣道:“从前我还认真思考你的女人缘为何很不好。现在看来,只有不寻常的女子才能跟你做朋友。”

  “你是贬我,还是损我?”兰君用拳头揉着他的脸颊。

  王阙把她的手拉在嘴边:“明日我便回礼部去了,算算日子,应当刚好。卫王妃不是给你下了多次帖子吗?卫王府如今风光,等她下次再开宴,就去吧。”

  “阿衡,我虽然跟她不熟,但心里有点怵她。”魏妃的死蹊跷,但却没有下文。朱璃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无一个人觉得有异。这女人的心机城府,想想都觉得可怕。

  “她在益州都督府的时候,就被称为小诸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思维敏达。曾有八名饱学之士与她论道,三天三夜,败阵而归。乃当世奇女子。”王阙中肯地评价道。

  兰君听了却不高兴:“既然这么好,你怎么不喜欢她?”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怎么她喜欢的人也不喜欢她。

  王阙扶额而笑:“公主殿下,你这醋吃的很没道理,她的好坏于我何干?有些男人的确喜欢女人心思奇巧,见解独立而又与众不同。只不过朱璃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我不喜欢无法掌控的感觉。”

  兰君挑起眉毛:“你的意思是你能掌控我咯?”

  还不待她发作,王阙已经把她抱入怀中,缠绵地吻了起来,手在她腰背上轻柔地摩挲着,她立刻软得像滩泥,毫无招架之力。

  待他放开,兰君伏在他的怀里喘气,手几乎是掐着他的肩膀:“你!”

  王阙含住她珠玉一般的耳垂,声音就像粘腻的麦芽糖:“兰儿,现在你觉得,夫君我能不能掌控你呢?”

  兰君的脸几乎要红得滴出血,他了解她身体每个敏感的地方,轻而易举就捏住了七寸。她只能轻捶了他两下,紧紧地环抱着他。不负春光,不负深情,她已经知足。

  ***

  卫王杜恒宇返京,京城百姓夹道欢迎,高呼他的名字。他在口口相传中被美化成了一个大英雄,以一敌百的战神。宋家之外,还没有一人得到百姓于军事上如此的信赖。

  杜恒宇意气飞扬地进龙苍宫,跪在庆帝面前:“父皇,儿臣回来了,幸不辱使命!”

  “好,你做得很好!起来吧!”庆帝抬手让他起来,命毕德升拿出两颗拳头大小的明珠:“这是四海国的女皇托使臣送来的四海明珠,说是百年难得一见,黑夜里看,四周亮如白昼。赏给你了。”

  杜恒宇受宠若惊,抱拳道:“谢父皇恩赏。”

  庆帝询问起此次战事,杜恒宇一一回复。临了皇帝点点头:“不错,娶妻之后果然沉稳了许多,卫王妃居功至伟。”

  杜恒宇哈哈一笑,又收敛起神色:“父皇,既然宋昭文已死,为何您迟迟不撤他的爵位,也不查抄宋家?通敌叛国可是重罪!”

  庆帝侧目看他,神色不豫。

  杜恒宇复又跪在地上,慷慨激昂:“虎踞关失守,我军一名大将被俘,死伤数万。儿臣去到肃州,看望了受伤的将士,他们说布防阵法全都被敌军知悉,被痛打而毫无反击之力。事到如今,父皇为什么还不肯惩罚罪魁祸首?宋昭文的副将不是都招了吗?”

  皇帝沉吟道:“朕已经派使臣去赤羽国,问他们为何背信撕毁合约。”

  杜恒宇不以为然:“难道做贼的还会大方承认?”

  “那依你说呢?”

  “赤羽国人天性好战,他们领土虽然广袤,天灾又多,不如东青和四海稳定富庶,因此争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则。与其费心思跟他们这样的人议和,倒不如好好守着边境,多拨些粮饷军银。国公爷虽然好,但宋昭文毕竟不是国公爷。您看儿臣的岳丈,这次奋勇杀敌,倾囊助国,忠心可昭日月,哪里比宋家人差了?”

  庆帝还没想好怎么答,毕德升端着药碗进来,附在他耳边说了两句。

  “真有此事?”

  毕德升凝重地点了点头。

  崇政殿内,早已是百官非议。这已经是几日来,太子殿下第二次旷了早朝。自庆帝生病命太子监国开始,太子一直兢兢业业,却不知是不是被卫王的胜利所激,近来懒散惰朝了。

  谢金泠不在朝中,仿佛群龙无首。百官都看向兵部尚书沈怀良,吏部侍郎张臣越,礼部侍郎王阙,御史中丞方中玉,等他们拿个主意,看要不要接着等。

  张臣越方正的脸上甚为严肃,眉头皱起,仿佛听不到身边的人鼓噪。

  王阙跟方中玉闲聊天气,方中玉战战兢兢地应着,眼睛不时地瞟几眼大殿周围。

  户部尚书李秋荣扶了扶帽子,身旁的工部尚书长孙宏悄声问他:“李大人,东宫这个时候,怎么还敢如此?”

  李秋荣笑笑:“我管国库,管钱粮,管户籍,明镜在心。这政治,可就没那么懂了,更不敢非议储君。”

  “你,你少跟我打官腔,老见你和方大人往东宫跑。太子什么情况,你会不知道?”长孙宏没好气地说。

  李秋荣扶着腰带,掐指算着数,不答话了。

  刑部尚书霍冕老迈,要不是迟迟后继无人,早就告老还乡了。他耳背眼花,旁人问什么就很大声地回:“啊?”“恩?”,旁人也没兴趣再问了。

  崇政殿里乱哄哄的,犹如市井的早市,也没有主事的人。想管的,分量不够,可以管的,谁都不出声。直到殿外传来:“皇上驾到!”

  众臣跪倒,三呼万岁。皇上这是重新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