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2 / 2)


  慧娘羞红了脸,自己拆了荷包,发现里面是一对金耳坠,耳坠下面坠了颗水滴状的玉石,看玉石成色一般,难得的是心意。

  李姝笑道,“好了,正好留着妹妹过年戴。”

  慧娘今儿做了太多自己认为出格的事情,捏了捏自己的脸,“我先回房了,二嫂歇,着吧。”

  说完,鬼撵似的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周末愉快~

  ————————————

  如果大家看的开心,给我的预收一个收藏吧,谢谢大家~

  第84章 置新宅随军出征

  年三十夜晚,赵书良带着两子两媳和女儿, 一起吃了年夜饭。

  吃过了年夜饭, 一家人一起守岁。李姝见赵书良不苟言笑, 就跟着赵世简兄弟一起说笑话。赵世崇说一些市井笑话, 赵世简不会说笑话,只得讲些故事, 讲的干巴巴的。李姝最后听不下去了,把自己肚子里的存货换个样式往外倒。

  赵家人如何听过李姝说的那些个故事, 都听得津津有味。中间穿插两个灵异故事,吓得慧娘直往李姝身上靠。

  赵世简安慰慧娘, 今儿祖宗们都回来了,不怕。

  年初一早上, 全家人都换上了新衣。赵书良的衣服是慧娘做的, 慧娘说自己以后就再也不能在家里过年了, 今年要自己给阿爹做身衣裳,赵书良听到后点了点头。等到孩子们给他拜年的时候, 给了慧娘一个最大的红封当压岁钱。

  吃过了饺子后,李姝跟着孙氏,先去给老太太并余氏拜年, 然后又到族里各房都拜了年,得了好些长辈给的上门礼。族里人也渐渐都认识了她, 有些见她整日穿金戴银的,不免有些泛酸。同是族人,差别却这样大。

  李姝的姐姐做了皇妃, 如今她在状元街这一带都比较有名气,没几个人敢在她面前冒刺儿,即使心里有酸话,也不敢当着她的面说。有些坏了心思的人,不敢说她,就到赵世简面前说三道四,什么惧内、靠着婆娘之类的话,赵世简没少听。

  好在赵书良早就给他上过课,他也并不在意。你说我惧内,你若娶个姝娘这样好的,你比我更惧内。靠婆娘怎地了,我和我婆娘好着呢,你有本事你也靠你婆娘去,哼。

  赵世简根本不把这些话说给李姝听,一家子开开心心过了一天。

  第二天,妯娌两个各自带着夫婿,双双回门去了。走前,孙氏交代慧娘中午吃什么饭,让她盯着丫头做给赵书良吃,慧娘一一应下。

  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日子渐渐恢复平静。

  新年伊始,新皇改立年号为平,是为景平帝。

  正月还没过完,李穆川忽然升了户部五品郎中。李家为低调,没有大摆宴席,只请了亲近关系的亲戚和族人一起聚了聚。李姝带着赵世简,备了厚厚的礼,一起回了趟娘家。

  还没等娘家的好消息平静,赵书良这边也升了正六品武官。

  赵家族人让赵书良办酒席,赵书良正要答应,李穆川派了李承业上门。

  当日夜里,赵书良才从衙门里回来,见李承业来了,忙温和道,“贤侄来了,快进屋里坐。”

  赵书良回房换了常服,和李承业分宾主坐了。

  李承业等了他好久,见天已经黑了,急着回去,直接开门见山,“阿爹让我来,是想给大爷带几句话。”

  赵书良顿了顿,“亲家有什么话,贤侄只管说。”

  李承业先觑了他一眼,斟酌着说道,“阿爹的意思,大爷升官的事儿,本来是喜事,合该满门接客,庆贺庆贺。但近来朝廷不大太平,阿爹说为防止太打眼,大爷看是不是等下回再升了,一起操办也使得。”

  赵书良一听,就明白了李穆川的意思,这是让他低调些,莫要张扬,打了人的眼。

  赵书良如今就靠着李家才能往上爬,李穆川既然让儿子来说,想来是十分在意此事,他只有照办。

  李承业话音刚落下,赵书良就笑了,“贤侄回去告诉你阿爹,谢过他提醒,我近来衙门里事情也多,圣上才登基,为防止宵小作乱,我们整日到处巡查,我也没得功夫大操大办。再说了,你阿爹升了五品文官都是静悄悄地过,我一个六品,还是武官,有甚可办的。”

  李承业笑道,“我们知道大爷一向最知分寸,不过怕大爷事情太忙,白过来提醒一声。”

  说罢,李承业就起身,“天色不早了,城里如今宵禁的早,侄儿就先回去了。”

  赵书良也不留他,起身相送,赵世简兄弟也跟着一起,把李承业送到了大门口。黄老汉喝过赵家的茶水后,一直安静地等在大门口。银宝撩开车帘子,李承业进去了,银宝跳到另一侧车把头上,黄老汉一挥鞭子,骡车吱呀吱呀往前赶,把李承业和银宝一起送回了秀水坊。

  赵书良感叹道,“老二,你岳父如今女儿做了二品皇妃,自家还是住在个小小的二进院子里,家里连个车驾都没有,咱们家,更不能张扬了。”

  赵世简回道,“阿爹说的是,岳父一向如此。岳父多次教导儿子,多少豪门贵族,最后都败在了奢侈上头,更别说咱们这样的小门小户了。大姐姐在宫里艰难,岳父也是想给大姐姐攒些好名声。儿子在衙门里一向也是从来不提大姐姐的事,只管老实当差。”

  赵书良又嘱咐赵世崇在外面也莫要带出娘娘的事,赵世崇忙低头应了,并再三保证。

  赵书良点点头,带着两个儿子又回了正堂。

  孙氏和李姝还在正堂等着。

  赵书良一进来后,立刻从房里拿出银子给孙氏,并吩咐她,“老大家的,过几日,请你大爷二爷并四叔三家,还有你两个舅父家,一起来吃个饭,其余人一概不请,也算把这个事儿悄悄办了。让老二家的写帖子,你负责席面,带着你妹妹一起,让她多学学。”

  妯娌两个忙应了。

  赵书良挥挥手,让两个儿子各自带着媳妇回房间去了。

  过了几日,赵家静悄悄地开了四桌席面,男两桌,女两桌。男客这边吴大舅和吴二舅坐上席,女客这边因吴家两个舅妈都没来,各家派了个儿媳妇过来。赵老太太带着一干儿媳孙媳,陪着吴家两个媳妇吃了顿酒席。

  赵家另外几房人原来预备赵书良要大办的,如今见这样简朴,都有些奇怪。但赵书良一再坚持,且赵家几兄弟隐隐听说李家大郎来过,牵扯到李家,几兄弟都不再多话。

  赵书良升了六品后,活动能力越来越大,跟老太太商量后,悄没声息地,把自家两个侄子都给找了差事。

  赵世康稳重,赵书良给他找了个给宫里采买胭脂水粉的活儿,算是内务府的外部办事处。赵世康只是个跑腿的,上头还有宫里派来的内侍做管事。赵世康跟着赵书政在书肆里干了十几年,颇有经验。虽宫里采买胭脂水粉与卖书不同,但总归是一通百通,他比别人上手更快些。

  二房长子赵世伟,去了衙门做衙役。四房只有礼哥儿,正在读书,暂且没做安排。赵家四兄弟,逐渐形成了以三房为首的队形,其余三兄弟在赵书政的带领下,一切以老三马首是瞻。凡家族大事,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好在赵书良一向会为兄弟侄子们考虑,众人也信服他。

  赵家女眷里,李姝年纪轻,但身份最贵重,众人只得捧着她,哄得她开心了,赵家才能靠着李家逐渐改换门庭。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