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迫嫁给暴君之后第102节(2 / 2)


  就这样吧,桓玄忽然生出万丈豪情,哪怕最后失败,他也足以在青史留下忠义的一笔了。

  桓玄走了以后,萧宏和沈约也都相继告退,各自去忙碌。

  萧衍命苏唯贞把郗超叫到宫里来。

  郗超已经听说了会稽郡的事,料想皇帝叫他,是跟荆州有关,一路上都在想着如何应对。这么多年,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扶持萧衍,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知道他绝非池中之物。他想着,有朝一日,这条潜龙飞天,能给郗氏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耀。事实证明他的眼光并没有错。但他没有想到,变数竟然出在他自己的女儿和儿子身上。

  郗超年事已高,走路需要拄杖。那杖点着地面,发出“哒哒”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上显得格外清晰。

  萧衍命人都退下去,请郗超坐下,“郗公,朕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喝的茶汤,看看还是不是那个味道。”

  郗超看到案上有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汤,端起来饮了一口,笑道:“正是。难为陛下还记得。”

  “朕有今日,仰赖郗公提拔和郗家支持。朕一直都记得,当初走投无路之时,是郗家收留,郗公又有意把女儿下嫁。朕那时微末,郗公却没有嫌弃,这份恩情,朕一直铭记于心。”

  “陛下言重了。”郗超拱手道,“陛下天纵之资,就算没有臣,也会一飞冲天。”

  萧衍不喜欢喝茶汤,但今日耐着性子,陪郗超饮了起来,“朕宽纵郗氏,是因为郗公的知遇之恩。朕拜郗公为左仆射,甚至同意郗微嫁给三叔,郗家众人也各有升迁。朕自认对郗家不薄,不知你们对朕有何不满?”

  郗超一惊,连忙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陛下,此话从何说起?”

  “你也应该注意到了,大朝会时,荆州刺史府的长史换了人。朕了解三叔,他不会轻易更换长史人选,那是他用了多年的亲信。若朕没有记错,那人在郗微手底下做事吧?郗微成为长沙王妃没有多久,朕就无法跟荆州取得联系了,公觉得为何?”萧衍一边喝着茶汤,一边说话,如闲话家常般的口气。

  “陛下,许是……”郗超的额头上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到什么合适的说辞。他以为大朝会那日,萧衍没有发作,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哪里想到,萧衍竟然在这时朝他发难。

  “龙骧军中有不少郗家的人,恐会听她差遣。朕想,她是把三叔控制住了,想要拿着龙骧军反朕?”

  郗超听完,整个人都伏在地面上,大声说:“陛下明察,绝无此事啊!”

  “郗公是聪明人,应当知道朕在给你机会。”

  郗超浑身一个激灵,再拜道:“微儿是一时糊涂!不知被什么蒙了心。陛下,您让臣去荆州,臣一定把她拿下,带回都城交给您处置。求您网开一面,不要牵连郗氏全族!”

  宗族在这些老人的心里,无比重要。尤其郗氏从中下等士族,一路走到今日,全靠郗超的努力。他已经行将就木,怎忍心看到整个家族毁在自己女儿手中。

  萧衍点了点头,“郗公既然有此意,朕就成全你。不过只能你一人独去,郗家其余的人都得留在都城里。”萧衍往后靠在凭几上,收起了温和的神色,眼神透露出几分帝王的冷酷,“公可要想好了,郗氏全族的生死,就在公的手上了。”

  郗超浑身战栗,回答道,“是,老臣便是拼了性命,也不负陛下所托!”

  第125章 更换。

  顾荣回到显阳殿, 王诗瑜正跟王乐瑶说话。

  王诗瑜看到他回来,问道:“陛下可听了你的意见?”

  顾荣点了点头,在王诗瑜的身边坐下来, 对王乐瑶说:“娘娘不用担心, 眼下的危机只是暂时的。陛下雄才伟略,一定能度过难关。我倒是觉得,会稽王起事的时机是早就预谋好的。娘娘还是要提醒陛下, 也许他们与魏太子也有联络,想要里应外合。”

  “多谢姐夫提醒。这次多亏你帮忙了。”

  “举手之劳, 不必如此客气。”顾荣看向王诗瑜,“阿瑜,我们也该回去了。”

  王诗瑜其实还想跟妹妹多聊聊,但眼下是多事之秋,她也只能起身告辞。

  王乐瑶亲自送他们夫妻到殿外,顾荣把厚外裳披在王诗瑜的身上, 搂着她往台阶下走, “小心路滑。”

  两人的身影在宏伟的宫殿之间, 渺小得如同沧海一粟, 但是却有种无人能够介入的亲密。

  竹君感叹道:“大娘子和姑爷的感情真好。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还能在一起, 真的是不容易。”

  王乐瑶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心生羡慕, 其实抛弃身份, 她也想跟萧衍这样同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他们站的是至高之处,中间还横亘着很多的责任, 注定不可能活得如此轻松。

  “娘娘,陛下来了。”竹君轻声提醒道。

  王乐瑶回头看去,萧衍正往她这边走过来。与早上离去时心事重重不同,他现在看起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陛下。”王乐瑶带着众人向他行礼。

  “在看什么呢?”萧衍揽住她的肩膀。

  “没什么。看来难题都解决了?”王乐瑶问道。

  萧衍笑了一下,揽着她往殿内走,“也不算全都解决了。你们王家也真是本事,竟然把堂堂的北府军给养废了。朕现在非但不能用他们,还要想着如何把他们解散才不会引起哗变。”

  北府军的赫赫威名,王乐瑶是从小听到大的,听到萧衍说北府军养废了,还有点不相信。

  “你觉得朕在骗你?他们只想着要钱,要东西,待遇不如从前就怂恿手底下的人闹事打架。你姑父刚从那边回来,也是头疼不已。朕把这样一群人送到前线去,不等北魏打过来,先要内乱了。”

  “那陛下有何打算?”

  萧衍喝了一口水,“先稳住他们,等处理了姜景融,再解散北府军。”

  王乐瑶不禁伸手抓着萧衍的手臂,“陛下要去会稽吗?”

  萧衍点了下头,“柳庆远去了北边,行踪不明,也来不及赶回来,三叔那边也出了一点情况。姜景融只能由朕亲自去收拾,并且要速战速决。何况你父亲还在他们手上,朕会想办法救他的。”

  王乐瑶知道萧衍不得不去,她早就知道萧衍跟王家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她心里还是很难过。一方面是百年的名门望族,可能从此以后,就要跌落云端,人们再提起琅琊王氏,只剩下无限的唏嘘。另一方面是跟她流着相同血液的人跟她的丈夫,最终还是走到了相杀的这一步。

  “陛下准备带多少兵力去?”

  既然北府军不能用,萧衍手上似乎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对付姜景融。

  “能募到五千兵力足够了。”萧衍说,“刚才桓公提了一个好的办法,朕只要把士族手里的私兵先拿过来使用,对付姜景融还是绰绰有余的。”

  萧衍看王乐瑶神色黯然,伸手把她抱到怀里,抚摸着她的背,“你不用担心,朕不会牵连无辜,也不会把王家连根拔起。朕之前没听你的劝告,行事确实有些冒进,以致埋下了许多的隐患。朕会吸取教训,今后用温和些的手段。那檄文虽然有很多不实之处,但是文采还不错,形容朕是猛虎,还挺贴切的。”

  王乐瑶拍了一下他的胸膛,气恼道:“到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情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