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迫嫁给暴君之后第53节(2 / 2)


  “折腾半日都饿了吧?随朕去用斋饭。阿奴,去把母后请来。”萧衍吩咐萧宏,然后带着众人去用斋饭了。

  第61章 天兆。(一更)

  皇族用斋饭的地方是同恩寺单独辟出的便殿。

  随行的禁军和宫人, 轮流跟着寺中的僧人在饭堂进食,所以同恩寺今日要筹备出不少的斋饭来,后厨一片忙乱。

  张太后休息了一下, 精神已经缓过来了, 一见到萧衍就问皇后的伤势如何。

  “母后放心,阿瑶无事,许宗文和她的贴身侍女在照顾着。她说想睡会儿, 让我们先吃。”萧衍宽慰道。

  张太后点了点头,心中仍是感动不已, 对萧衍说:“这孩子真是不要命地护着我,我都不知该如何报答她。你可不能负她,否则我饶不了你。”

  “朕不会负她。”萧衍认真地说。

  张太后愣了一下。以往自己说什么,儿子多是敷衍了事,第一次听到他这么郑重地回答。张太后知道他是动了真情的,只怕用情还很深。心想那个孩子也确实值得儿子全心全意地对她。

  最开始, 张太后想着多子多孙多福气, 心中是赞许宗正让萧衍多纳后宫的。现在她改变想法了, 这世间多少人想要却得不到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若是帝王家都可以做到,也算是为民间立了个表率。

  萧衍扶着张太后入坐, 萧宏, 萧令娴和张家人也分别坐了下来, 然后寺中的僧人陆续进来上菜。

  这些菜苏唯贞都提前带内侍检查过了, 为了安全起见,众人动筷之前又检查了一遍。几番确认无误之后,才对萧衍点了点头。

  因为发生了意外,进食的时候气氛多少有些压抑。

  在座的都不是士族高门出身, 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以前逢年节时坐在一起,多半是说说笑笑的。可如今萧衍是皇帝了,皇后又受了伤,不能跟他们同桌而食,所以众人就只能埋头吃东西,也没人敢说话。

  萧令娴看了萧宏一眼。六兄虽然看起来还和平日一样,但眉宇之间有郁郁之色,也不知道刚才阿兄跟他说了什么。阿兄是个很敏锐的人,六兄过度的反应,肯定会让他起疑的。

  那个皇后,到底有哪里好?兄弟两个竟然都喜欢她?

  萧令娴撇了撇嘴,很不以为然。

  大概是气氛太过沉闷,萧衍主动开口,“今日虽有意外,但也有两件喜事。其一朕欲让张琼在建康令身边谋事,其二阿奴向朕表明心意,想娶谢家娘子。”

  众人闻言都愣了一下,最惊喜的莫过于张太后。

  “六郎,你终于肯娶妻了?”

  萧宏点了点头,“上回在洛阳馆,我看到谢家娘子下棋时,便已倾慕于她。这段时日,借着与她探讨棋谱,有了些交往。我喜欢她的性情和才学,所以才向阿兄提及娶她为妻之事。但她是谢氏之女,还得问过谢夫人的意思,阿兄才好下旨。”

  赵氏在旁边带着几分酸溜溜的口气说:“六郎,你可是陛下唯一的弟弟,堂堂的临川王,谢夫人有什么不满意的?若是我有女儿,可是巴不得许配给你的。”

  萧宏笑了笑,那笑容却未透到眼里。

  张太后察觉到他神色有异,便说:“你可是真心喜欢谢家娘子?人家也是名门所出,家里娇宠着的贵女。你可不要被我们逼急了,随便应付一个。这对人家娘子不公平。我是盼着你成亲生子,但也不希望你胡乱将就。那人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

  “母后,怎么会呢?我是真心的。”萧宏着急辩解,“春日宴时您也见过阿鱼,她的相貌性情,自是万里挑一的。”

  赵氏便取笑道:“六郎怎么还急了,这没成亲都叫得如此亲热,看来不会有假。”她对张太后拜了拜,“阿姐,我们马上又要办喜事了,先给你道喜了。”

  张太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我今日甚是高兴。这谢家娘子与皇后私交甚好,以后妯娌之间也有个照应。”

  赵氏应合道:“阿姐真是好福气啊,王谢可是当世并称的名门,以前我们连攀都攀不上的,现在他们家的女儿先后给您做了儿媳。萧家的列祖列宗知道,肯定也觉得门楣光耀。”

  张洪在桌下扯了扯赵氏的袖子,低声呵斥:“怎么哪儿都有你。”

  赵氏一把甩开,瞪他一眼,“关你什么事,我说的可是实话!”又对张琼说,“大郎,你可得抓紧了,你两位表兄可都有妻了。我们张家也指着你开枝散叶呢。”

  张琼却一点都不高兴,他觉得六表兄也是想不开。男人潇潇洒洒的有什么不好,非要娶个人管着自己。那名门贵女是随便娶的吗?看看二表兄,都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像被王氏女灌了什么迷魂汤似的。

  他可不稀罕什么名门贵女,娶回去还得供着,还是未央居的花娘来得解意。

  因着这番谈论,席间的气氛才算好了些。萧衍本来话就少,其余的人倒是说说笑笑的,其乐融融。

  赵氏还跟萧令娴介绍都城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邀她下次一同去玩。

  萧衍吃好了以后,下意识地四处寻找漱口用的水。苏唯贞看见了,忙在他耳边说:“主上,那是在娘娘那儿用膳才会备的东西,这里没有。”

  萧衍微顿,他竟然已经习惯了她那套精致复杂的进食方式。

  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可怕。

  他对苏唯贞说:“你去看看皇后醒了没有。若是她饿了,就把厨房给她准备的斋饭端过去。”

  萧衍这些人出身寒门,对吃食自是不挑的,寺里准备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但他知道王乐瑶的嘴巴挑得很,吃惯了珍馐美味,嘴上不说,怕是吃不了他们这些东西,所以菜品都是提前吩咐好,单独给她准备的。

  他们进食完毕以后,寺里还准备了冰镇的香瓜。众人正在享用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

  同恩寺在城西,今日附近又戒严,按理来说,不管大街上如何热闹,都不会传到这里来。

  萧衍对苏唯贞使了个眼色,苏唯贞立刻命人去查探消息了。

  过了会儿,竟然是柳庆远亲自来禀报。原来今日街上的人太多,在大市附近,有座旧凉亭被挤塌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建康令闻讯赶到,命仆役将现场清理之后,竟然在废墟之中挖出一块石碑。

  那石碑上刻着:行中水,为天子。御四海,开太平。

  当场有人解出那“行中水”可不就是当今天子的名讳?今日为佛教的盂兰盆节,本就到处人满为患。这碑文预示着萧衍乃天命所归,上天早就降下启示,百姓当即就蜂拥过来,山呼陛下,这才有了刚才地动山摇的一幕。

  在场的人闻言都向萧衍恭贺,不管这碑文的真假,天子临朝有如此祥瑞出现,都是大吉的象征。而且各国使臣皆在都城,有幸目睹此事,也能将皇帝的天威传扬出去。

  可萧衍却有种直觉,此事绝不是这么简单的。

  翌日便是常朝,建康令命人将那块大石碑抬入太极殿,给满朝文武观瞻。这种石碑,多是一种吉兆,前朝有的皇帝为了江山稳定,还会特意命人造一个出来。不过萧衍这种武夫,显然是不会想到用这种招数的。

  建康令说了一通诸如陛下顺应天命,威加海内,流芳万世的恭维之言。众臣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