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补刀与自首(1 / 2)





  郑靖业那称不上善良的一生中坑害过许多人,萧淑和只能算是其中没费什么心力的一个。他老人家照样好吃好睡,心里还有些惋惜:“怎么这么利索?现在的小娘子脾气怎么都这么坏?”

  李幼嘉作为忠实的补刀党,自然与郑靖业一条战线,跟着感叹:“是啊是啊,她的陪嫁钱还没花完,还没把那边儿搅个天翻地覆呢。啧,少了许多热闹啊。”

  “有人知道吗?”

  “那小娘子倒也聪明,还放了一把火,勉强能糊弄人眼。收敛的人不敢声张,悄悄报与我的。”长公主身份特殊,不但有专职治丧的人做先期准备,为表重视,萧复礼即刻让政事堂督办这件事情。李神策高傲、袁曼道古板,唯有李幼嘉圆滑,就摊上了这个差使,方便他“毁尸灭迹”。

  郑靖业眯了眯眼:“我老啦,总不愿意见血,也不愿意诛连。不如为此女求个情,问她个伺候不周也就罢了——怎么长公主身边就只有一个人照顾呢?旁人都是死的吗?”

  李幼嘉会意道:“如此不上心,实是可恶!”

  郑靖业摸摸胡须:“我记得,这内里有好些都是从宫中带出来的宫女?那岂不是良家女而非徐家婢?这个你要记得。”

  李幼嘉嘿嘿一笑:“这是自然——恐怕,此事最后还要劳动池郎去决断哩。”

  郑靖业也笑得嘿嘿的。

  ——这样的你们有资格抱怨人家小娘子脾气坏吗?

  此外的甲乙丙丁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萧淑和称不上大奸大恶,但是她的存在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炸掉!这货的思维还跟正常人不一样,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事能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论凶残,她甚至不及她那个太后娘,然而论常识的匮乏,她的战斗力绝对破表,你跟她讲道理基本讲不通,甚至道理都走不到她面前都被她那个溺爱女儿的娘给挡住了。遇上这么个人,咒她死吧,太过份,可她要是消失了,咳咳,也没什么人会抗议。

  最伤心——或许是唯一伤心——的人就是徐莹了。噩耗是莒国夫人亲自入宫解释的,听到消息,徐莹像是被雷劈到了,惊得半晌没回过神儿来,吓得保慈宫的宫女宦官小心地围了上来,生怕她疯魔了。徐莹从入定状态里出来,紧接着就是不肯相信噩耗:“阿娘怎么能这样说二娘?她是孩子脾气了些,我已让她闭门思过,阿娘难道不能容一外孙女吗?”

  莒国夫人哭道:“你醒醒啊!”二娘死了,她的心情是复杂的,少了个胡来的孙媳妇是件好事,可死了个从小看到大的唯一外孙女儿,她也不好受。萧淑和只要不是莒国夫人的孙媳妇,凭她嫁给谁,凭她怎么花钱如流水、怎么养面首抢良家夫男,莒国夫人都会护着她。即便她是了,莒国夫人心里,也要考虑一下她是个没爹的孩子,不由宽容一二。

  莒国夫人呜咽着解释:“昨天夜里,二娘睡着了,守夜的婢子误推了烛火……呜呜……我可怜的孩子啊!”

  徐莹哪里禁得莒国夫人这等哭法,与莒国夫人抱头哭了个昏天黑地。母女二人哭完了,才想起细节来,比如尸身如何,比如丧礼如何,比如身后之事。

  因为萧淑和的身份,又因为是萧淑和是在自己家里意外身亡的莒国夫人不好轻易开口。徐莹神经质地在屋里来回踱步:“二娘的身后不能寒酸了!”

  莒国夫人点头道:“这是自然。二娘是长公主,按制也寒酸不了。”

  徐莹念叨了一回女儿的身后事,忽然又咬牙切齿了起来:“跟着她的人都是怎么伺候的?!”

  这一点莒国夫人是知道的,自从萧淑和被禁足,脾气就变得不好,侍女们都不太敢近前是真的。此时只能含糊道:“你息怒,不要气坏了自己,你这个样子,让我怎么办呢?”

  徐莹暗想母亲心疼自己正与自己心疼二娘一般,想到二娘,悲从中来,又是一套大哭。莒国夫人陪着哭了一回,眼睛哭得生疼,萧复礼救命来了。

  萧复礼很是惆怅,萧淑和给他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不喜欢她,一点也不喜欢她,然而她走了,又像缺了点什么,萧淑和的存在感,委实太强。考虑到了徐莹的感受,也是为了防止徐莹再额外提出什么要求,萧复礼抢先一步把命令给发了下去,这才到保慈宫里来汇报。

  徐莹看到萧复礼,又是一阵伤心:“阿元,二娘走了,我就只有你了——”

  萧复礼心里一痛,虽然这个女人有时候不太讲道理,还会偏心,还时不时添点麻烦,但是看到徐莹如此憔悴,萧复礼也坚持不住了。徐莹待他还是不错的,也很关心他的起居,也很关心他的健康,只是囿于水平有限,无法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已。

  “阿娘,节哀。”

  徐莹泣道:“这哀如何节得了?我的心已经死了一半了。”

  萧复礼道:“逝者已矣,眼下还是把二娘的身后事办一办吧,您收泪,让二娘也走得安心些。我已让政事堂准备二娘的后事了,您看还有什么要添的?”

  徐莹呆呆想了一会儿,莒国夫人看得略急,又不好开口,终于,徐莹想起来了:“二娘是出嫁女儿,也算不得早夭,只是她没有后嗣,这事情上就不太好看。”

  萧复礼道:“可令徐氏子侄暂代,驸马还年轻,冒然过继,界时又生出亲子来,那才是二娘的儿子呢。否则这……有些乱啊,杞国公家里也不好处置呢。”

  徐莹脑袋乱哄哄的:“二娘刚去,徐方又要做什么?”

  莒国夫人暗暗叫苦,萧复礼已经道:“那就请您为二娘择一侄子权代吧。我再催促政事堂用心办。”

  徐莹头脑昏昏胀胀的,点头道:“你也不要累着了,我……我去躺一会儿,二娘收敛好了,我……我再去看。”

  萧复礼道:“您也保重,休息好了,到了日子,我陪您过去,咱们一块儿送她。”萧复礼有事要做,莒国夫人陪女儿休息,徐莹躺在床上死活也睡不着,躺着发呆。莒国夫人急也没有办法,她现在只求这件事情能够有个善了,心中把事情过了一遍:伺候的侍女已经拘管起来了,事情在第一时间上报了,尸身已经由收敛了。就差择个“孝(侄)子”举哀了。

  ————————————————————————————————————————

  萧复礼回到大正宫,李幼嘉就来向他汇报了:“平固长公主身后尚有遗泽,钱已经花了很多去,田庄等倒都还在。原本食封要收回的,现在已废食封,就是停发俸禄。此外,陪嫁的宫女倒都是良家子,断没有再留在徐家为奴的道理,应发还。还有公主府等。公主无后,业已封存。”

  萧复礼道:“为安抚太后,这些东西先不收回,待徐方有子,也算是二娘的孩子。”

  李幼嘉道:“臣的意思,先封存,若徐方有子,嫁妆给孩子,若徐方无子,则择近枝过继,直接给嗣子为宜。徐方是驸马,无论续弦还是纳妾,公主的嫁妆断没有交给旁人的道理。”

  萧复礼道:“就这样办吧。”

  李幼嘉见萧复礼情绪不高,难得地没有补刀,也不嫌自己大材小用,跑去治丧兼处理谋杀后遗症去了。李幼嘉、郑靖业知道是谋杀,凶手知道,收敛的人知道,旁人却不知道,为了把此事办成铁案,李幼嘉必须亲自督办。

  且不说李幼嘉找了池脩之商议,止把“侍奉不周”的宫人杖二十,徒一年,萧复礼不太开心地出宫,去看钱氏了。

  钱氏已经收到了萧淑和故去的消息,这消息是池春华带来的,她常被郑琰打发过来看钱氏。用郑琰的话说就是:“做人不在乎识字多少,多跟有智慧的人处一处有好处。”

  钱氏低头掩口,小声啜泣着。她不太喜欢萧淑和,这熊孩子也在无意之中让钱氏膈应过许多回,但是为了儿子,钱氏都忍了。且觉萧淑和年幼,跟个孩子置气也不值当的,听到人没了,她很吃惊:“怎么会没有了?”还以为她会闹腾一辈子呢。

  池春华道:“是呢,我也奇怪来的,”她见萧二见得少,很是鄙视这货没有智慧,然而人死为大,倒也不口出怨言,只说,“不知道保慈宫里有多伤心呢。”

  萧复礼来的时候这两人正在嘀咕着,钱氏要怎么致奠才好呢。

  看到池春华也在,萧复礼道:“你们说话呢?”

  钱氏看着萧复礼眼圈红红的,问道:“是,阿池刚刚说,二娘……薨了?”

  萧复礼叹道:“是呢。”钱氏洒下泪来:“恁年轻,忒可惜。”

  萧复礼点头:“是。水火无情,我……心里不好受。”

  池春华很同情地道:“我知道,我知道,人死了,想起的就全进她的好。阿娘常在家中说起景宗,话里话外全是好,周王太妃偶尔会说——死鬼坑了我一回,转头又说,旁的时候对我还是很不错的。圣人与二娘十几年的兄妹,可忆之事太多了,心里难免空落落的。我们这些局外人来劝,也是隔靴搔痒,纵有难过,终比不过你们当事之人。你,总归想想还有这么些心疼你的人,心里就会好过一点了。”

  萧复礼努力回忆:“她小时候,那么大一点儿,”比了三尺左右,“还送我一枝花呢,那花真漂亮。她绣工一塌糊涂,做得也少,几乎不动针线,还是给我缝过一张帕子……”断断续续回忆了几个片段出来,努力找萧淑和的闪光点,找来找去,也就是“天真烂漫”四个字。

  池春华无奈地看了钱氏一眼,低头扯着袖口:“我与二娘相处不多,她倒是个真性情,难怪你喜欢她。她去了,你好好办她的身后事,也是尽心了。太夫人还说想要致奠,又问礼仪,照我说,太夫人就这么正大光明的去,也是一番心意,何必小心翼翼,又不欠谁什么。”

  萧复礼十分心虚,他真不太喜欢萧淑和来的,转移话题道:“这……能劳动先生一趟么?”

  池春华道:“成,我这就回去跟阿娘说,她本来不太想与徐家打交道的,不过……二娘是你妹子,当不碍的。你们母子说话,我回去啦,一时半会儿就回一消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