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终于表白了(2 / 2)


  如今拿到许可证,池脩之果断出手了,他要去表白。

  郑琰是个开朗的人,过年热闹,跑出来的时候也多。这一回却不是为了热闹,而是觉得,再在屋子里呆着,她要崩溃。自从察觉了身体上的变化,她晚上睡觉都觉得胸口有点细微的疼。不出门见人吧,更会乱感觉。交际呢,人一多,也有点儿不太自在。生理上的反应,实在不由人。

  好在她心宽,琢磨着出来逛一逛,心情会好些,对身体发育也好。

  出门遇上拦路的,池脩之截住了她:“又一个人逛了,也没带六郎他们。”

  “哎呀,我应付得来。”

  “男女有别,有些事情男人尚且不如你,有些事情,还是男人出面方便。”僵硬地伸出手,握住了师妹软乎乎的小嫩手。两人慢慢地在街上踱步,池脩之的目光在郑琰的发上看了一小会儿,郑琰歪歪头:“簪子很漂亮。”她会说上辈子手工木簪价格以百计,小气鬼流了n久口水就是没舍得买吗?

  “不是名匠所为,非金非玉,不值什么钱。”池脩之低声道。

  “师兄送的啊,我看着喜欢。”

  “以后给你更好的。”

  郑琰发现两人越走越偏,回头一看,自家仆役都跟在后面,放下心来道:“这是要去哪里啊?”

  池脩之没回答,他的掌心微微沁着汗,郑琰的手被他握在手里也觉出了他的紧张,没来由的,郑琰也跟着一身燥热。想抽出手来,池脩之握得更紧了,紧得让郑琰觉得有点儿发疼。

  更、更、更不得劲儿了,郑琰直觉得奇怪,身上柔滑的丝绸衬衣好也变得粗糙了。

  终于,两人走到了玄武池边,这里原是开凿出来皇家游玩的,到节庆日的时候会开放那么几天,以示与民同乐。

  “过了年,阿琰就十二了,是大姑娘了。”池脩之终于站住了,旋踵间与郑琰站了个面对面,“也许见面就要避讳了。”

  “啊?”就为了这个所以今天表现很奇怪?“不会啊,你是先生学生,是我师兄,要避讳什么呢?”

  “我不想只做师兄呢,”温和地笑着,柔软的目光看着郑琰,“大家都说阿琰早慧,以后但能日日为君挽发描眉,此生无憾。”

  不敢置信!这个那个,亲,你萝莉控啊亲?!“啊!这个,那个,天好白啊!”

  池脩之见她语无伦次的样子会心一笑,左手还拽着人家右手,右手已经伸到了人家头顶:“阿琰,要快快长大啊。我送你回家。”

  郑琰是逃到庆林公主处的,耳朵还是红的,心砰砰直跳。庆林长公主奇道:“你怎么了,后来有狼追你啊?”

  “……”师母,您这句话有歧意啊,郑琰脸上一红,“没,我想阿宁了。阿宁呢?”

  “他阿爹教他写字儿呢!昨天写了半天,说是比你们家小三郎(德平)写得还难看。”

  “噗。字儿呗,能认得就行了。”郑琰笑道。

  “那你还练?”

  “我那不是喜欢么。”复古机会难得。

  郑琰心情慢慢平复了下来,手抓着裙边儿一抓一放的,庆林长公主觉得她好像有心事儿,这个样儿,像是……开窍儿了?狐疑着想发问,不防家令通报:“广平郡王使人送了名刺进来求见,人已经在门外候着了。”

  广平郡王的名刺很是气派,大红的底子,泥金的图案,一点也不显得俗气。庆林长公主打开一看:“来人,更衣,请郡王进来。”郑琰坐在一边儿,伸头一看:“呃?咳咳咳咳。”她被口水呛到了。

  广平郡王名萧绰,由于有个太子爹,他虽然受关注,在政治上却不具备独立人格,依旧是东宫附属。种种原因之下,郑琰先前更多的是听到他的封号,竟不及考察他的名字。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庆林长公主给郑琰拍了拍背:“你怎么了?”

  “没事儿,”郑琰大口喘着气,“我还是避一下吧,我先回去了。”

  “去吧。”

  后续事件表明,这是一个昏招。

  郑琰在门口遇到了萧绰。

  萧绰,皇宫中不太常见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天真好少年一枚。郑靖业每每被自家长子长孙的呆样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之后,看他那张天真的脸就能找回来一点心理平衡。

  萧绰是来拜会姑祖母的。他宅子修好了,年前就布置妥当,名义上已经搬了过来,安宅酒都请过了。他的舅家与庆林长公主的关系十分不友好,作为晚辈,萧绰不好议论长辈是非,与姑祖母住隔壁街区,过年了认真来拜个年是必须的。

  庆林长公主也没为难他,听说他来了,就张罗着请进。萧绰随着引路的长史一路行进,忽然长史的身体侧了一侧,原来是出来一队女子。萧绰只觉奇怪,这是干什么啊?他就是来见姑祖母的,这难道不是姑祖母遣来相迎的人?

  凝目望去,像是被雷劈了一样。

  一个小佳人,拎着裙角,两颊泛红,唇角带着点儿笑影儿,闪亮亮的大眼睛还泛着点儿水光。那小模样儿,在这初春百花未花,一切尚且萧条的景色中,入眼比阳光还暖和。大红的长裙曳地,彩绣上衣,肩上披着一件白狐裘,被背后灰色树干一衬,越发显眼了。

  见他看过来,女孩儿还眨了眨眼,歪头看了过来。萧绰的心砰砰直跳,眼睛直勾勾地看了过去。

  郑琰倒是挺快就分析出这货是谁来了,年纪十五、六,头戴金冠,长相端正。公主府的长史领着,又递了帖子,除了他还有谁?

  这货真是跟我们家是仇人啊!瞪老子瞪得眼珠子都凸出来了!这是师母家里,不能闯祸。可这……他站大门那儿,堵着路啊!

  公主府长史一看苗头不对,一个眼色下去,自有婢女跑去向庆林长公主汇报。

  郑琰看这货一直看着自己,一动也不动,跟着站了一会儿。觉得脚麻,便祭出“我没见过你我不认识你所以不打招呼”大法,拎起裙角,低头侧脸,从萧绰身边溜出了门去——有本事你拦路打劫啊!

  一个池脩之还可以算是日久那啥,发现了她的优良品质、美好灵魂,虽然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玩艺儿。这一个仇人家的儿子,一见钟情?郑琰的脑补功能且还没那么强大,直接把含情目当仇视。

  庆林长公主接到消息,衣服一拢:“去看看!”

  急急忙忙穿宅过院和,萧绰还看着大门发呆呢。陪着萧绰来的人已经被这场景镇住了,广平郡王这是叫什么魇着了吧?听到庆林长公主的动静回神比萧绰早,骈起二指一捅萧绰的腰侧。

  萧绰醒了,看到庆林长公主:“见过姑祖母。”

  “大郎还是这般有礼。”

  “姑祖母,方才那位小娘子是谁?”

  “……”庆林长公主不知道是自己更倒霉一点还是东宫更倒霉一点。

  ————————————————倒叙转回————————————————

  杜氏听了庆林长公主转述的经过,也是哭笑不得。看来她闺女也是不愁嫁的,可是引来这样一个人又算什么说呢?

  “我过年的时候还听说——他不是预备纳妃了么?”

  “是预备着,可妃在哪儿呢?还没个影儿呢!太子妃可不会轻易定了宝贝儿子的婚事儿。太子一时看着这个好,一时看着那个也行,圣人呢,也是犹豫不决。”

  “还没定?”

  “定了你还能不知道么?也不知道圣人是怎么想的……”庆林长公主对她这个哥哥的想法还是能摸到一点脉的,现在却是有些迷惑的。看着皇帝像是不那么喜欢太子了——这是必须的,不然大家在努力什么?——可是呢,有些事情上皇帝就是不松口。看得已经入局的庆林长公主这叫一个着急。

  “我就担心这大郎真是胆子大了起来向圣人求了,男未婚、女未嫁,这事情可就不好说了,”庆林长公主大为着急,“可是千万不能应的。好好的孩子万不能往火坑里送,东宫里就没一个好相与的人。”

  “这还用说?太子妃左脸写着规矩、右脸写着礼法,好人都能让她整成个泥胎,我的阿琰哪能受她那个罪去?”杜氏对陈氏并无太大的恶感,心底还有隐隐的羡慕之意。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有这样的婆婆实是儿媳妇的一件大不幸。

  庆林长公主道:“只怕东宫穷极无计,儿子都能拿来舍了。李神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把戏,他们那些人最是在行。许以将来的后位,常人难有不动心的。”

  杜氏断然道:“我们不会,只望殿下也不会。”

  庆林长公主承诺:“这是自然!要我说,把两个孩子的事儿,尽早定下来吧。迟则生变,我看圣人,眼下还没对东宫完全失望呢。”

  “这个须与相公商议才好,再者,还要准备呢。”

  “着手做就是了。”

  “我明白了。”

  ————————————————————————————————————————

  池脩之完全不知道一个天大的馅儿饼就这样被一个他还不知道的情敌一推,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他计算着自己的升迁之路,似乎,目前没啥好让他能够尽快升职的。资历不够,已经被破格提拔过一回了。算一算时间,再三年才好提亲,三年正是一个考核周期,在这期间更要好好表现。池脩之打定主意,年假一过就回衙门好好干活,翻旧案,把疑难杂案都给它审结了,捞政绩求发展。

  池脩之干劲十足,琢磨好了计划之后被老管家提醒:“今日该往舅家去了。”

  到了外婆家里,池脩之门口上问一声:“外祖母跟前可有外人?”

  门上老仆亦悄声道:“谷家小娘子正在老夫人跟前。”

  池脩之整整衣冠,在外祖母房前庭内站定:“外祖母安好?”

  池外婆带着哽咽的声音细细传来,池脩之尖起耳朵才分辨出,她说的是:“外面冷,进来说话。”

  “外祖母有女客,我不好唐突。女眷不可轻见外客。”反正他就是不见别家女眷就是了。早先池外婆偶感风寒,他来探望,小谷氏亦在床前,他是扭头就走,跑到窗户外头说:是我们失礼了,怎么能让客人服侍人呢?把小谷氏逼哭过一回。

  里面小谷氏脸色苍白,双眼微红,对池外婆屈膝一礼:“奴才是外客,今当离去。贤祖孙慢聊。”掩面遁出。

  池脩之早从门口闪了八丈远,直到小谷氏不见了才掸掸衣袖又闪了出来。

  “外祖母这是怎么了?过年不喜反泣?”

  “阿菁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命苦,她父母去了。”

  池脩之开动了他那断案的大脑,才推断出是小谷氏的父母故去了:“外祖母且慢哭,奠仪备下了么?”

  谷氏(池舅妈)的兄嫂上任没几天,水土不服,染疫而亡。小谷氏要为父母守孝,被祖父母接回了家中。

  谷氏的母亲道:“六娘(谷氏)一个人也孤单,亲家年事又高,过了年,使阿凝去陪伴吧。”

  小谷氏脸色苍白,一声不敢吭。

  池脩之外婆家里,舅妈的娘家侄女又换了一个人。